放大圖片
法國巴黎首位華人議員、巴黎十三區副區長陳文雄接受本報專訪。 朱燁 攝 【文匯網訊】(記者 朱燁 實習記者 彭彤 北京報道)法國巴黎十三區副區長陳文雄在隨法國總理瓦爾斯訪華期間,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比約定時間更早到達了採訪地點,整潔的西裝皮鞋顯示出他的嚴謹,而未打領帶的微笑模樣又透露了他的和善。環顧四周,在隨法國總理訪華的隊伍中,他的中國臉龐顯得格外「扎眼」,而在巴黎市政府,作為首位華人議員,他的黃皮膚黑頭髮同樣引人注目。上任後的他不遺餘力地在各種場合推廣中國文化,包括設立中醫研究中心、爭取中醫藥在法國的合法化、開設中文班乃至建設中文學校、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巧妙組織活動推廣中國文化等,他說自己要做的是能幫助華人華僑的「實實在在的事」。
採訪中,他直言自己「壓力很大」,因為頂著「巴黎歷史上首位」的名頭,做什麼事情都會有很多人盯著,而他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當地華人。「很擔心做的不好,法國人就會說中國人不好,」陳文雄提到法國雖然思想自由,但也有一些固有成見,處理事情還需小心謹慎。但他自己並不害怕當地人指責他 「偏袒華人」,「我覺得無所謂,在這個位置上的動力,就是可以幫助在法華人,包括來巴黎投資考察的中國人,我的父母就是華裔,為我們的 『大家庭』做事是應該的。」
設中醫研究中心 力推中醫藥法國合法化
自2008年上任,至今已是第二個任期,陳文雄不敢居功講「滿意」兩個字,但令他感到高興和自豪的無疑是在自己的努力和中法兩國衛生部的幫助下,在全歐洲最大的、落戶於十三區的醫院裡,建成了法國首個中醫研究中心及中醫科,「來自上海、南京、廣州的醫生長期駐紮在這裡,共同探討研究中醫文化,為病患提供中國傳統治療。」
其實早在陳文雄剛剛就職之時,他就提出了要將中國文化中的精髓——中醫,整個打包帶到西方去,但當時的法國並不認可他的想法。提起當年的難處,總是洋溢著笑容的陳文雄也是眉頭一緊,「觀念是個大問題,法國只承認針灸,中醫其他部分還不如在英國有市場,長遠來看,必須要讓法國醫生對中醫有概念,路鋪好了,一切就順暢了。」回憶中的第一個喜悅發生在奔走一年後的2009年2月,與香港簽署了第一份關於中醫合作的協議,之後的推進之路漸漸走上正軌。
據陳文雄介紹,法國衛生部在2010年底承認了他提出的「中醫研究中心」的項目,在當時的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和駐法大使趙進軍的支持下,2011年終於在歐洲最大的醫院落地了該項目,自此開啟了中國中醫生與該家醫院各科室醫生共同研究中醫及中藥的模式。他表示,現在越來越多法國醫生自願前來參加每年一度的中醫學術座談會,「第一年參加的只有十幾個當地醫生,還是我們請來的,現在不同了,很多法國醫生都慕名前來,座談會幾百個醫生都是常有的,」他笑著說,「醫院的會議室明顯需要擴建了」。令他感到驕傲的還有,奧朗德總統也同樣重視他所提出的中醫研究項目,在奧朗德以法國總統身份第一次訪華時,便將中醫項目納入了兩國合作的框架設想內提出。
與之聯繫的中醫藥合法化問題,也是糾纏陳文雄多年的夙願。「沒有一種中藥在歐洲是可以當作『藥』來賣的,偶爾看到的也是保健品身份,在法國賣中藥可以被判刑,我一直努力推動的,就是希望中醫藥在法國可以成為合法的藥品。」他認為,中醫藥一旦合法,對兩國的經貿關係也會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因為中藥的特殊性,中國便理所當然成為法國乃至歐洲中醫藥的唯一供應商,「歐洲的中藥市場倘若打開,可能會帶動幾百幾千億。」談及此處,他顯得有些激動,而當初對此幾乎沒有信心的陳文雄,如今則說自己已有「七八十成」的把握,但同時也坦承「任何一種藥的研究都需要時間」,他也希望自己能夠一直連任,持續推動、直至中醫藥實現合法化。
中文班涵蓋中小學生 有望實現中法高考互認
除了為中醫藥奔走爭取「法國身份」,教育上也沒半點含糊。僅上任半年,陳文雄立即在巴黎十三區的4家法國學校內,設立了中文班。他介紹,這些學校涵蓋了小學、初中和高中,而中文班亦不等同於中文課,在該班的學生有部分課程採用的是中文全程授課。陳文雄笑稱「這對學生的要求非常高,相當於送法國孩童來京讀書。」在他開設的中文班裡,孩子從6歲到18歲都能夠不間斷地學習中文,雖然中文班僅開設了7年,第一批入學的孩童尚未高中畢業,但陳文雄希望,中文班可以使所有畢業的孩子達到中法兩國高中畢業生的水平,甚至在未來,他希望中文班的孩子們畢業時,能夠拿到兩國的雙重文憑。他解釋稱,這意味著法國高中畢業生,將實現拿著被雙方認可的證書來中國上大學的設想,而中國高考生也同樣可以被法國大學承認,不過他又補充道,「當然,這一切還在雛形階段,但未來會繼續推進。」
現在越來越多的法國當地人選擇為自己的孩子報名中文班,甚至還為此搬家到十三區,其中不乏曾經在中國工作或學習過的法國人。陳文雄稱此次隨總理訪華,也趁機向教育部部長提出了「因供不應求,希望多開幾個中文班」的要求。他認為,中文班的開設對當地的法國孩子和華人華僑後代都有利而無弊,「因為未來的市場還會在中國,學好中文對法國人來講,無論是來華做生意、工作、學習還是在法當地開展國際業務,都是極大的優勢。」而對當地華人小孩,中文還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落葉歸根的作用。
巧用傳統節日 最大限度推廣中國文化落地生花
陳文雄介紹,巴黎十三區是華人聚集區,每年春節都有大遊行,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推廣只有一時的影響。他認為,應該在一年中增添其他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將一年分為三塊,反覆增加法國人對中國的印象。自08年上任後,他在眾多中國節日中,選擇了中秋節及四五月份的採茶節。他表示,節日的選取是一門學問,「既要符合法國人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容易接受、理解、喜愛,又要在時間上與上次慶祝相隔四月左右,保持記憶鏈條。」中秋節作為一個有故事可講、有美食可吃、有燈籠可看、有歷史傳統可聽的節日,當之無愧。陳文雄說,每年他們會請800個法國小孩一起觀看有關中秋節來歷的節目,然後讓他們動手製作燈籠,並參加比賽,最後還每人獲贈大份月餅。說到這裡,他狡黠地笑了,「小孩子吃不完大月餅,帶回家肯定要分給家人吃,一定還會興奮地講述看過的電影、聽了的故事,免費幫我們推廣中國文化,第二年通常全家人都來參加活動了,效果非常好。」
來年的採茶節在他看來,也是推廣中國茶文化,甚至帶動茶產業鏈的絕佳機會。「茶可以說是全世界除了水之外,喝得最多的,而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每一種茶葉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他認為,「在同樣愛茶的法國,中國茶文化的推廣是很有市場的」。他還提到,茶文化的傳播同時還可以推廣中國城市,如福建、雲南、浙江這樣的產茶大省,每年都可以伴隨著採茶節的慶祝,來法介紹城市景點,推廣旅遊,以及茶文化所帶來的飲食習慣、服裝頭飾的發展等,從而打開中國茶的法國市場,「文化的推廣和經濟鏈的帶動,其實是互相促進、密不可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