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社科院專家: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空間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2-1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勞動工具的使用發展了社會的生產力,作為交流思想的語言文字,則保存、延續著文明之火不滅。漢字是表意性的,不同於其他民族的表音文字,因此,出現了漢字的繁體和簡體。為了保留文字背後的文化傳統,有人主張繼續使用繁體字;而有人認為簡體字更有利於文化的交流、書寫的方便。孰是孰非,眾說紛紜。就此話題,光明網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周溯源從漢字的工具性、漢字的簡化史、漢字簡化的可能性等角度來解釋漢字難學、難寫的原因,以下為訪談實錄。

漢字簡化是漢字發展的方向

據中國廣播網報道,在中國,大陸推廣了簡化字,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還是保留著繁體字。關於漢字需簡化還是保留繁體的爭論,歷來是眾說紛紜的,我認為漢字有簡化的必要,漢字簡化是漢字發展的方向,漢字還有進一步簡化的空間,曾經在《光明日報》刊文闡述了這一看法,據說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反響。

從漢字的工具性的角度來講,決定它宜簡不宜繁,漢字具有多種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屬性。工具就要簡單靈巧,實用好用,不要繁瑣笨重,難學難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造工具是創新,使用工具也要創新。人們在使用漢字中也在改變著漢字。這是漢字和漢字教學發展變化的動力,永遠也不會停止。5000多年來,漢字有很大的發展進步,但相對英文來說,易學易記易寫的問題至今沒有完全解決好。本來識兩三千個常用字就夠用的漢字,卻變成了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之一。現在國際社會的「漢語熱」日益升溫,進一步簡化漢字,將更有利於中文走向世界,展現優勢與魅力。

漢字的產生從根源和雛形上說,來自勞動人民,漢字簡化的動力主要來自民間。但經過採集、整理和加工創造而形成的漢字,則出於史卜之手和達官貴人。文明社會早期只有宮廷和貴族才有文化,他們祭天祀祖征戰討伐需要巫師神漢算命打卦占卜扶乩。商代甲骨文就相對成熟,比較系統。但因一字多形,字形複雜,僅為少數人掌握和壟斷,是貴族化的標誌。西週末期,民間興學,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來越多的人識字用字學文化,簡化文字便成眾望所歸。簡化的結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義被淡忘,人們越來越把文字作為一個詞的符號來對待,象形符號不斷向簡煉、規則化方向發展,線條化、平直化、簡單化是基本趨勢和要求。

漢字難學是怎樣形成的

魯迅先生就說過八股是蠢笨的產物,他還曾形象地說,鸞、鑿這兩個字,「去叫孩子寫,非練習半年六月,是很難寫在半寸見方的格子裡面的」。有些漢字繁得令人生畏,例如:「龜」字繁體「龜」近20筆,活像一筆一筆畫烏龜。「憂鬱」的「郁」字繁體「鬱」達22筆,寫法極其複雜難記!「釁」字繁體「釁」26筆,寫法也相當古怪。「吁」字繁體「籲」竟多達31筆,很難記住寫法。再如「驢」字,寫不好能有10個「牛」字大。是什麼原因使得漢字如此繁瑣、難寫呢?

我認為,是我們的祖先在幾個環節上加鎖造成的。首先,在字形上加了一把鎖。漢字筆畫繁多,結構複雜,難記難寫,費時費力。其次,口頭語言變成書面語言加一把鎖。古代中國言文分離,書面語言之異於和難於口語世所罕見。第三,文章寫出又加一把鎖:不加標點符號,使得許多語句歧義連連,甚至不知所云,以致「斷句」成為一種「學問」。這三把鎖中,後兩把被新文化運動時期的「白話文運動」一舉破除了,隨著上世紀50年代第一批漢字簡化方案的實施,第一把鎖也鬆動了許多,從而使漢字、漢語的學習運用大大地方便了,實現了歷史性飛躍。由此可見,問題雖然複雜,只要改革創新,就能進步。然而,時至今日,「漢字難學難寫」之說仍在流行,漢字簡化的任務仍然很重。學漢語中國人費勁,外國人頭疼。這個問題影響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制約國家軟實力的發揮。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解決,我們也能夠解決。

漢字簡化的原則:簡化、優化、美化

如何簡化漢字,在我看來應該遵循三個原則,一個是簡化,一個是優化,一個是美化。簡化,就是筆畫變少,特別是10劃以上的漢字需要進一步簡化。優化,就是使得漢字的結構、意義更為合理,比如,簡化的「從」字就是優化後的,雙人為從,意義更彰顯,結構更合理。美化,就是讓漢字變得更好看、好寫,有美感,構架也合理,例如,簡體「眾」字,望文能生義,富有美感,但是它的繁體,筆畫很多,結構複雜而且還不好理解。

為減少漢字在識、記、寫、讀、印等方面的困難,過去一直在整體、筆畫和字數幾方面進行簡化工作。幾千年來漢字演變的趨勢,從整體上說是從圖畫到線條到筆畫;從數量上說是從少到多再到少;從結構上說是從簡到繁再到簡;從字型上說,是從不統一到長扁再到方;從筆畫形態上說,是從不規則到弧形再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間的演變。例如:實、寶、聽、萬、禮,舊、與、莊、夢、雖,醫、陽、鳳、聲、義,亂、台、黨、歸、辦,辭、斷、羅、會、憐,等等。漢字大變化是社會大發展的反映,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大發展。

漢字從產生以來的每一次簡化,都是漢字的瘦身健美,使之更易學更易寫更美觀,有力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當然,個別字如何簡化得更好、更科學一些,尚可再討論、再斟酌,但漢字簡化的方向和趨勢是應該堅持的。新中國第一批簡化字就創造了不少新形式:比如省略原字形中部分結構,以剩餘部分作字(條-條);改變漢字局部達到簡化(如觀-觀,變聲旁;骯-骯,變形旁;棗-棗,局部換符);整字換符(東—東,行草楷化;蓆—席,異體選用);改變構造材料或造字方法(淚-淚,變形聲字為會意字)等。這些改法都有根據有創意,簡化並不突兀。比如繁體字的書、畫、晝很難分清,而簡體字的書、畫、晝,則一目瞭然,孰優孰劣不言而喻。先人有先人的智慧,先人也有先人的不足與局限,傳統不是讓後人用來固守的,而是讓後人用來發展的,傳統未必全是精粹。

當然,漢字的結構有特定的含義,但是,作為一般的使用者,不需要掌握那麼多文字知識,作為文字學家、古籍專家來說,他們可以去研究,在13億人中,他們只佔到很小的一部分,普通的民眾是要求漢字好寫、好記的。由「豐」到「豐」,簡化了15筆;由「辦」到「辦」,簡化了12筆;由「麵」到「面」,簡化了11筆。假如按平均一天寫500字,每個字平均少寫10筆計算,一人一天則少寫5000筆,平均按每秒寫2筆計算,則可節省2500秒,即42分鐘,一年節省255小時,相當於32個工作日。從七歲上學,到六十歲退休,則可節省大約5年時間。所以,不要小看在書寫時這分分秒秒的費與省,億萬人、億萬次的累積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有人說,漢字的難寫難認難記影響了中國的發展速度,不是沒有道理的。今天雖然電腦廣泛使用,大大減少了書寫的勞動和時間,但有些書寫不可代替,仍然費時費力。

漢字還有繼續簡化的空間<、b>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的載體。有人說繁體字寫起來好看,有特定的含義。其實,這是相對而言的,字的含義都是約定俗成的。就英文而言,它是拼音文字,由24個字母組成詞彙,結構也很簡單,但是照樣能夠表達出複雜的思想,表現出優美的情感,像莎士比亞的戲劇、雪萊的詩歌,都是用拼音字母寫出來的,能說不美嗎?

漢字簡化還是有可能的,有相當一部分漢字很複雜,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都希望進一步的簡化漢字,尤其在書寫時往往用草書、行書,草體字實際上就是簡化字。漢字怎樣才能簡得好呢?已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即整體規劃,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專家集思廣益,總結提高。這些年來民間創造和使用了不少新的簡化字,有的很智慧很好看,已經成熟。1977年的「二簡」方案不宜全盤否定,其中有部分字簡化得好,可以正式使用予以推廣。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如果問計於民,包括徵求海外華人的意見,一定會有很多精彩的簡化方案,讓漢字易識、易記、易寫、易學。

幾千年來,人類使用的多少工具都在不斷的進化,作為傳達思想的文字,怎麼就不能進化了?這也不符合事物進化的規律,漢字同樣需要進化,也是能夠進化的。

      責任編輯:吳海容
專家:刑法反腐條款修改 與時俱進      [2015-02-14]
專家:人大報告用五言詩是褻瀆人大      [2015-02-13]
A股節前15年13次上漲 專家:持倉別滿倉      [2015-02-12]
專家建議新增死刑猶豫期 防止冤殺      [2015-02-11]
最高法受理周正龍申述 專家:至少發現8虎      [2015-02-11]
專家:單獨二孩政策「遇冷」系誤讀      [2015-02-11]
專家:改革才是經濟最重要「發動機」      [2015-02-10]
經濟專家建言:雙管齊下反通縮      [2015-02-10]
專家:邀習訪美乃奧巴馬「遺產之作」      [2015-02-08]
專家解讀:邀習訪美乃奧巴馬「遺產之作」      [201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