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被緬甸內戰「灼傷」的中國邊陲小鎮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3-14]
   

那邦鎮的商店,可以進行中緬貨幣兌換。

【文匯網訊】那邦鎮,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省盈江縣,這裡曾經熱鬧非凡——蕉農、商人、司機——每天數萬人彙集這裡尋找商機。「香蕉經濟」,一度是小鎮的重要支柱——小鎮和緬甸北部克欽邦僅有一河之隔,蕉農跨越國界,在克欽肥沃的土地上種植香蕉。收穫的季節,香蕉被裝上卡車,運回中國。

據搜狐網報道,緬甸政府和克欽邦長達17年的停戰協議打破,槍擊和重炮聲再一次在小鎮對岸響起。戰火常常越過十米寬的河面,灼傷這個熱鬧的小鎮。炮彈的轟鳴、瀰漫的硝煙——蕉農和商人逐漸散去,這座曾經的邊陲明珠,在戰火的侵蝕下,慢慢褪去往日的繁華。

「香蕉天堂」

這也許是李光紅待在那邦鎮的最後一年。

2011年春天,在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政策的號召下,大學畢業的李光紅辭掉工作,坐上中巴,穿越莽莽叢林,來到那邦。

種香蕉——像很多湧向那邦鎮的人一樣,這是他懷揣著的致富夢想。

初到小鎮的熱鬧景象,讓他信心滿滿——那時的那邦,鎮上車水馬龍,為數不多的賓館,被運輸卡車司機和收購香蕉的商人住滿。有人乾脆自帶蓆子,找一個寬敞的地方席地而睡。李光紅沒想到,一座只有三條主幹道的邊陲小鎮,就連吃飯,都要排隊。

可載30噸的卡車,同樣排起長龍,等待過關收香蕉。政策鼓勵下,李光紅拿到了為期3年的免息貸款10萬元,加上自己的積蓄,越境緬甸克欽邦宮壩洋,租下了60畝香蕉地。

作為重要的經濟來源,實際控制緬北的克欽獨立軍常年砍伐森林輸出木材。廢棄的森林被平為耕地,用於租賃。肥沃的土質,再加上溫暖濕潤的氣候,緬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被蕉農稱為「香蕉天堂」。

2008年來到那邦鎮的林榮均,比李光紅更早地看到了在克欽種蕉的優勢。2006年,國務院鼓勵企業到緬甸開展替代種植,用15年到20年,從根本上替代鴉片、海洛因等毒品。

在緬甸種植香蕉,成本只有國內的一半。只需給公司交付地租和稅費,便可以在緬甸租地,僱人,種蕉,申請到返銷配額。也正是2008年,香蕉種植經濟成為那邦與克欽兩地新的財富來源,緬甸境內投資種植香蕉的華商達兩百餘人

「如果行情好,投資一百萬,可以有三四百萬的回報。」林榮均說。

那時,他沒有想到,緬甸克欽不穩定的局勢,像一顆埋在香蕉地裡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戰火吞沒香蕉地

李光紅的60畝香蕉地,距離那邦口岸20公里。為了照顧這他的香蕉,一年之中,李光紅要騎著摩托車,前往克欽200多次。2011年初,為了照看蕉苗,李光紅常常睡在蕉地臨時搭建的地棚中。那是他租地後臨時搭建的,棚頂鋪滿瓦片,四周圍起雙層竹籬笆代替磚牆。

然而,還沒到收穫的季節,緬北戰事突然升級。

2011年6月,緬甸政府和克欽邦長達17年的停戰協議打破,兩軍頻繁交火。槍炮聲越來越密集,戰火開始向他的香蕉地逼近。

次年年初,終於到了收穫的季節,李光正在香蕉地裡忙碌。在地棚裡抽完一根煙,他出門走向自己的蕉地,準備澆水。走出不到50米,一聲「悶雷」在背後響起。驚呆了三四秒鐘後,李光紅瘋了一樣跑上附近的山丘,直到山頂,他才回過神。他開玩笑說,「那速度,比劉翔都快。」

再看那棚子,早已被落下的炸彈擊得粉身碎骨——屋頂瓦片飛散,彈片穿透厚厚的籬笆,留下無數個孔洞,插在兩層籬笆縫隙的鐮刀,也被彈片擊彎,「掰都掰不回來」。

李光紅跑下山,跳上摩托車,猛加油門,風馳電掣逃回到那邦鎮。此後數天,只要聽到一點響動,都以為是炸彈爆炸而驚覺地躲避。

那時正值年關,李光紅拋下香蕉地,跑回了家,兩個月後,再回到蕉地,無人照料的香蕉樹早已沒有收成。

林榮均卻不願意放棄自己最後的全部家當。他的蕉地和李光紅的緊挨在一起。他之前也在石旦壩種過蕉,種植失敗,已經損失200多萬。

那段日子,兩軍的炮彈在空中紛飛,林榮均行走在香蕉地中,一邊澆水,一邊發抖,聽到炮彈飛近的「咻咻」聲,立刻撲在地上,雙手抱頭。

澆濕的地面,讓他身前沾滿了泥巴,而他的後背,因為緊張早已被汗水濕透。「那天至少有200多枚炮彈,自己也趴了200多次。」林榮均回憶。

林榮均第一次感到戰爭距離自己這麼近。一次,在香蕉地裡,他和合作夥伴用手機,好奇地拍攝正在空中轟炸的緬甸政府軍戰鬥機。飛機在山頭盤旋後,突然掉頭對準他們的方向,兩人嚇得拔腿逃命,甚至忘了儲存這段錄像。

冒著生命危險照顧香蕉地,林榮均並沒有享受到收穫的喜悅。戰爭導致那邦口岸封關,80畝地成熟的香蕉爛在地裡,無法運出。

那段時間,很多蕉農都有死裡逃生的經歷,蕉農時平曾成功躲過進攻的緬甸政府軍士兵。那天,他正在蕉地棚子裡休息,突然被僱傭的緬甸管工叫醒,用蹩腳的中文說,「老闆,軍隊來了。」

不敢相信的徐時平走出棚子,清楚地看到身穿黃綠軍裝、手持衝鋒鎗的緬甸政府軍士兵,向香蕉地奔來。他抓起鑰匙,跳上車,瘋一樣地逃跑。拋下棚子裡價值十幾萬的紙箱、三萬元的農用車,逃回那邦鎮。

沒能逃走的蕉農劉昌國,被緬甸士兵抓住,對方讓他燒開水做飯。第二天早上,士兵打算將他放走,讓他轉過身,用槍口頂了下他的後背,示意他離開。那一刻,劉昌國以為自己的生命即將終結,回到鎮上,臉上嚇出的青色依然沒有消褪,嘴唇在說話時不自主地發抖。

等徐時平再次回到蕉地,地裡落滿了大大小小的彈殼,甚至還有地雷。

2012年的緬北戰事,讓大量蕉農血本無歸。一位投資了300萬的福建蕉農,最後只拎了一個價值150元的油桶回到那邦鎮。

「那年,香蕉種植怎麼也得虧了10個億。」徐時平說,很多人心灰意冷,離開那邦。

漸漸褪去的繁華

獨特的地理位置,本讓小鎮擁有得天獨厚的貿易優勢。

隸屬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的那邦鎮,距離縣城中心只有90公里,通過口岸,前往緬甸第三大城市密支那及貿易重鎮八莫,也僅有90公里的路程。那邦鎮因此被人們稱為「三九之地」。

走在街上,隨處可以看到邊境的特徵——以「邊民」「國門」命名的商店賓館,中緬貨幣的兌換處。

鄒兵雲2003年來到那邦鎮做百貨零售,看準的就是這裡的貿易前景。常常有克欽人跨越國界,來到鎮上購買副食、服裝、油類、穀物。

那時,政府軍和克欽軍偶爾摩擦,那邦口岸會隨之封閉,但最多只有5-10天。「兩軍交火的影響,還沒有那邦鎮排擠外地人的影響大。」鄒兵雲說。

大量外地生意人的湧入,刺激了那邦鎮居民的本地保護意識,「他們甚至劃了個圈子,不允許我們進入鎮中心。為了地盤而打架,是常有的事。」

從那邦鎮銷售的日用百貨,主要途經克欽,輸出到密支那,以及仰光地區。

十餘年間,那邦鎮由一個一橫一豎兩條小街構成的村子,發展為進出口貿易額佔全縣份額80%左右的商貿重鎮。商客由全國蜂擁而來,滿載著翡翠、木材、香蕉等而去。

替代種植推廣以後,香蕉種植經濟更成為那邦與克欽兩地新的財富來源。鼎盛時,那邦鎮狹窄的街道上,停著上千輛拉香蕉的卡車,一直排到小鎮入口4公里外。

但是,戰火的陰霾籠罩在小鎮的上空——克欽邦和緬甸政府軍的衝突,已經長達半個世紀,槍炮聲成為了那邦鎮永遠的註腳。

2012年緬北戰事升級,從克欽到緬甸中部的交通運輸線被切斷,鄒兵雲百貨生意被迫終止,那邦鎮的貿易也一落千丈。

戰爭導致中緬口岸封關,蕉農只得放棄香蕉地,逃回國內,很多人血本無歸。鎮上的賓館以前是最緊俏的資源,一年可以承包18萬。但現在,一年只能收6-7萬。

戰爭摧毀了經濟的同時,也打破了居民平靜的生活。

2012年12月30日晚,三枚炮彈落入中國國境內的那邦鎮,致使一棟民房受損。10天後,又一枚炮彈落入小鎮的山頭空地上。為避免被戰火誤傷,大家紛紛在屋頂掛起五星紅旗。

當年的戰火,卻吸引了很多國內的好事者,他們駕車從四川等地趕來,在賓館住了一個月,觀看兩軍交火。

「那時你站在樓頂,可以看到榴彈炮發射。砰的一聲,炮彈飛到空中,變成了燒熱的紅點,10秒後,紅色消失,再過10多秒,爆炸聲在遠處響起。」李光紅說,「政府軍戰鬥機在山頭盤旋,找到目標後,機尾抬起,放出一陣濃煙,兩道黃光應聲而出。」

很多蕉農,出於安全的考慮,已經離開那邦鎮,去往西雙版納的磨憨口岸,遠赴老撾種香蕉。

臨近年關,李光紅也在謀劃自己未來的出路,即將收穫的香蕉,或許是他種蕉生涯的終止符。

在他的腦海中,卡車擠滿街道排出小鎮的景象,已經漸漸陌生。

      責任編輯:高峰
緬甸能達成民族和解嗎      [2015-01-18]
普京露面 失蹤或測驗俄精英忠誠度      [2015-03-14]
緬甸一艘渡輪傾覆 逾21人遇难      [2015-03-14]
外資品牌好感度黑榜洋快餐包攬前三      [2015-03-14]
伊波拉疫情已致西非逾萬人喪命      [2015-03-14]
俄官員否認普京「添丁」傳言      [2015-03-14]
緬空軍主力是殲7 面對泰F16不敢出戰      [2015-03-14]
俄羅斯和北約同時舉行軍演      [2015-03-14]
被緬甸內戰「灼傷」的中國邊陲小鎮      [2015-03-14]
「失蹤」9天普京到底去哪兒了      [201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