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新加坡建國總理、內閣資政李光耀的去世備受中國民眾關注,不僅是因為他「華裔」的身份,更是因為他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窗口,是中新關係互惠互利的橋樑,也是唯一一位幾乎與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新中國歷代領導人交好的外國領袖。他被國家主席習近平稱為受敬重的前輩和長者、被其子李顯龍總理稱為新中緊密關係的奠基者,被外界稱為世界認識中國的領路人。
香港文匯網 記者 朱燁 張聰 北京報道
贊鄧小平「人中之傑」
包括在1976年的首次訪問,李光耀在37年間共訪華33次,見過中國五屆領導人。李光耀最為推崇的是鄧小平,他曾多次在多個場合、毫不猶豫地表達自己對鄧小平的讚美,「雖只有5英尺高,卻是人中之傑。」
四次會面印象深刻
兩位領導人共有過四次公開會面,均發生在建交前,而交談的焦點則無一例外地都集中在經濟、發展、東南亞和中南半島地區局勢等議題上。最早的、亦是給李光耀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會晤是在1978年11月的新加坡。他回憶稱,雖然總統府規定冷氣房不准抽煙,當時還是特意為「這個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準備了煙灰缸,不料鄧小平已提前獲知李光耀對香煙敏感的消息,於是以自己準備戒煙為由,會面全程堅持不抽煙。這位74歲老人所表現出的謙虛、坦誠、智慧和謹慎讓他由衷欽佩,談及中國的對外方針時,李光耀表示中國應立刻停止革命輸出,鄧小平停頓片刻後問道:「你希望我怎麼做?」李光耀回憶稱,當時的他吃了一驚,因為從未見過任何一位共產黨領袖,願意在現實面前放下一己之見,更何況是問他「該怎麼做」。也是在這一次交談中,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要警惕「霸權主義」在非洲、中東、亞洲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問題,越南隨之成為兩位領導人的關注重點。除此之外,李光耀回憶,這次會談還堅定了鄧小平克服一切困難,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決心。
第二次會面的氣氛則輕鬆了不少,一方面,鄧小平繼續重申中國將「永不稱霸」,並強調與新加坡「做朋友」的初衷不會改變,「中國希望有個強大的東盟,而且越牢固越團結,越好。」而李光耀則稱讚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和「四個現代化」的國策,並預言中國的經濟發展將刺激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貿易與投資。在1985年的第三次會面,鄧小平向李光耀介紹了正在召開的黨代會的情況,並就解決柬埔寨問題提出設想,更希望李光耀總理代為轉告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稱自己與他是中山大學同學,願意與其見面「談談解決台灣問題」;李光耀則稱讚鄧小平「身體更健康、精神更飽滿、思路更敏捷」,並肯定了中國將發展的重點重新轉回經濟上來。雙方的最後一次會面發生在1988年,鄧小平向李光耀介紹了改革開放十年以來中國的發展情況,稱集團政治及霸權主義都已經到了該結束的時候;李光耀則在此次會面中提及中國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認同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方向,還對中國的外交政策提出了讚許。
李光耀眼中的鄧小平
這位倍受尊敬的「新加坡國父」不止一次的被問到同樣一個問題,「你認為在這個時代裡,誰是最偉大的領袖」,沒有一次例外,李光耀都是毫不猶豫的回答道,「鄧小平」。
不論是採訪或是書中,李光耀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給予了鄧小平高度的評價,「欽佩」、「印象最深刻」、「人中之傑」、「最出色」等詞語都紛紛出自他口。他曾經在書中評價,「鄧小平是我所見過的領導人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儘管他只有5英尺高,卻是人中之傑。雖已年屆74歲,在面對不愉快的現實時,他隨時準備改變自己的想法。」
鄧小平眼中的「新加坡模式」
與李光耀在各個場合不遺餘力宣稱鄧小平是他見過最偉大的領袖不同,鄧小平並沒有在公開場合點評過李光耀,但曾在1992年眾所周知的南巡發表講話時,特別指出新加坡是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好模式,並明確表示中國「要向新加坡學習」,這一度令由李光耀開創的新加坡模式成為中國各級地方政府討論和學習的對象,更引發了直到今天還沒有消退的「新加坡熱」。鄧小平對新加坡的肯定,無疑為新加坡與中國的牢固關係奠定了有力的基礎。哈佛大學中國通傅高義也在他關於鄧小平的著作中指出,「如果李先生和鄧小平之間一開始沒有建立起默契和 『特殊關係』,新加坡和中國就不會以這樣獨特的方式鞏固兩國關係。」
李光耀談毛澤東
1976年5月10日至23日,李光耀率團首次訪華,在中新外交上堪稱「破冰之旅」。雖然這次「破冰之旅」,李光耀所到之處不多,但是在北京他見到了毛澤東主席。通過與毛主席的會談,李光耀淡釋了對華政治的疑慮,回國後就放寬了公民旅華限制,允許60歲以上的人可以訪華旅遊觀光。多年後回憶談起毛主席的那次會晤,李光耀表示,雖然會見只有一兩分鐘,但是他看到了影響中國的「巨人」毛澤東。
當時,周恩來總理逝世,毛澤東主席年事已高且多病纏身,因此會見來訪國賓均不作預先安排,而是臨時視情況而定。5月12日,外交部禮賓司官員突然到釣魚台18號樓通知李光耀,說毛主席將會見他,這令李光耀遂生幾分意外欣喜。
禮賓車隊來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處,李光耀下車後被引導入內。毛主席身穿淺灰色中山裝,靠坐在客廳正面的沙發上,見李光耀進來,由張玉鳳和護士長扶起來與其握手。落座後,李光耀一改他慣常的自如灑脫坐姿,正襟危坐,極力保持政治家的矜持和儀態的鄭重,顯示出對「偉大領袖」的尊重。
由於毛澤東身體不適,那次會見只有一兩分鐘、寒暄幾句,便匆匆結束。雖然會見簡短,但卻給李光耀留下了很深的記憶。若干年後他回憶道,毛澤東當時已83歲高齡,無論是精神或者體力都很虛弱,已不像中國新聞媒體描繪的「神采奕奕」的樣子了,但他看到的仍是領導過長征,堅持抗日游擊戰,打敗國民黨軍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巨人。
喻習近平「曼德拉級別」人物 稱其很有影響力
李光耀曾指出,在2007年底與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會面時,習近平寬闊的胸襟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是很有影響力的人物。」面對國內外的艱巨挑戰,他相信習近平能處變不驚、妥善應對,並稱習近平為「曼德拉級別」的人物。
早在2007年訪華時,李光耀就對習近平做出了如下評價,「他的大氣讓我印象深刻。他視野廣闊,看待問題深刻透徹,但又絲毫不炫耀才識。他給人的感覺很莊重。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我進一步想到他曾經受的磨難與考驗,1969年到陝西插隊,一步步往上奮鬥,從未有過牢騷或怨言。我想,他應該屬於納爾遜•曼德拉級別的人物。」
李光耀認為習近平是「1949年以來中國第五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領導的政府在各方面都擁有很強的能力,這得益於中國長期以來的官僚體系。「越來越多的中國官員開始接受西方教育,瞭解世界,還能講流利的英語。他們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共產主義者,而變成了實用主義者,一心要建設一個富裕、發達、技術先進的國家。」 在《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這本書中,李光耀則稱習近平擁有「鋼鐵般的意志」。
此外,他提到,中國正處於關鍵時期,習近平將會集中精力處理這些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會有怎樣的外部突發事件擺在他的面前,「一旦發生嚴重的不測,計劃必定要受影響。」至於習近平將採取什麼政策、將給自己謀求什麼政治遺產,在李光耀看來這些都很難預測。而面對國內外的艱巨挑戰,他則相信習近平能處變不驚、妥善應對,「他很有影響力,我相信他能領導好中國共產黨,他的軍隊背景又使得他在軍中同樣很有威信」。
李光耀談江澤民與胡錦濤
江澤民、胡錦濤兩位中國領導人均稱李光耀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而李光耀指出,雖然這兩位領導人處於中國不同的發展階段,但兩位領導人都很有思想,「每次訪華都看到中國的新變化,尤其領悟到中國領導人在國家發展上的新思路。」
李光耀指出,不同的階段決定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他們都很有思想,每次訪華我都看到了中國新變化。第一個階段是江澤民,他打破舊模式,推動公有制企業和公有制體系向以利潤為導向的企業過渡,「我得說,江澤民執政最後五年政府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改變了體制,加入了WTO,加入WTO又會迫使你去改變體制而且還會繼續推動你改變並保持競爭力。」
對於胡錦濤,李光耀評價道,胡錦濤的目標是平衡沿海與內地的發展,當他在2002年接任之時,沿海省份與西北、西部和西南地區貧窮省份之間的差異已經非常巨大。堅信中國西部省份最終也會像臨海或者臨江臨河省份那樣發達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