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倪軍教授運用數據對比了中美高校差異。 【文匯網訊】(記者 靳中興 鄭州報道)中美創新體系有何差異?中國高等教育在全球化國際化的大環境下將會面臨怎樣的挑戰?在中國如何培養胸懷世界的領袖型人才?4月10日,獲得美國總統獎的國際機械製造領域著名專家、美國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倪軍做客鄭州市第一中學,為河南學子帶來了一場關於中美教育的思想碰撞。
倪軍的報告以研究的機械領域為例:中國培養的工程師數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瑞士洛桑發佈的「世界競爭力報告」中,中國的「合格工程師」數量和總體質量,在參加排名的55個國家中位居48位。倪軍還援引了美國《財富》雜誌公佈的最新數據:美國「適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師有54萬,中國只有16萬,不及全國工程師總數的10%,而在印度,這個比例為70%。更為關鍵的是,創造單位GDP,中國需要的科技工程人員數量是日本的3.68倍。
帶著「如何培養中國的精英工程師這個問題」,倪軍對比了中美的頂尖高校,通過數據得出結論:中國的高校在生源和學生質量、辦學設施、辦學經費方面完全優於美國高校,但是在師資、管理、辦學理念和培養模式方面卻和美國有根本性的差異。
「好的工程教育,學生還沒有學什麼專業知識,就要把他們引導到實際問題中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每次實戰後,學生就會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是自己需要的。」倪軍說,「教育的重點不是知識的灌輸。」這正是中國教育的問題。
作為中美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大使,他希望可以結合中美兩國的教育特色,在中國的土壤上培養出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師和領袖型人才。而作為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榮譽院長,他認為密西根學院的創辦為中國學生創造了這樣一個不出國的留學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