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王玨 綜合報道)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3月31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總編巴伯專訪。英國《金融時報》刊發對李克強專訪全文的同時,還發表了一篇主編巴伯的「採訪日記」。巴伯透露,這次會談內容原定不記錄在案,但李克強總理當場同意全文發表。巴伯並稱,李克強是中國「經濟改革先鋒」,其經濟思想可稱為經濟治理的「鯰魚學派」。
在巴伯眼中,李克強「舉手投足間彰顯著自信」,「堅毅、博學,而且能夠臨場即興發揮」,對美國利率、非常規貨幣政策以及中日關係等問題侃侃而談。
巴伯認為, 如今李克強成了經濟改革的先鋒,他既要努力讓經濟從出口和投資驅動型轉型為國內消費驅動型,又必須保持較高的必要經濟增長水平,以創造就業和解決社會不平等。一名中國官員將這一挑戰比作一名漁夫要在漫長的歸途中努力讓捕獲的鱈魚一直活著。最有效的方法是朝擁擠的水箱裡丟進一條鯰魚,雖然15%到20%的鱈魚會死掉,但剩下的鱈魚將被迫游來游去,創造出生存所必需的氧氣。在此次訪談中,李克強的中心思想是,改革已走上正軌,7%左右的官方增長目標雖不易,但還是能實現的。可以將之稱為經濟治理的「鯰魚學派」。
李克強此前曾兩次為《金融時報》撰文,分別是2013年9月大連達沃斯論壇開幕前夕撰文《中國將給世界傳遞持續發展的訊息》,以及2012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訪問歐洲前夕撰文《中國對歐洲充滿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