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香港低價團出路何在?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5-11]

【文匯網訊】「低價團」或許是特定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但在香港,恐怕不能靠旅遊業者與遊客通過博弈,自動達成平衡。特別是在香港旅遊中的一些亂像已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藉以隔膜內地與香港民眾時,袖手旁觀顯然不是上策,只會給他們提供更多「彈藥」。

據鳳凰網綜合報道,「五·一」小長假期間,網上一段時長4分多鐘的視頻讓一位帶團到雲南旅遊的女導遊一下成了網絡紅人,準確地說是網絡「黑人」。視頻中,一襲白衣的女導遊因不滿遊客消費不夠,舉著麥克風站在旅巴上4分鐘不歇氣地大罵遊客「沒有良心,沒有德行,沒有道德」,來雲南「騙吃騙喝騙旅行」,「對不起神明」,「會遭報應」,還夾雜國罵,結尾用威脅命令的口吻要求遊客下一站進店要買這買那,座下遊客全過程沒人吭氣。

視頻一經曝光,輿論一致譴責,網絡評論大有將導遊所洩的怒火還她之勢。但隨著事件調查展開,6日有媒體報道這名導遊所帶的「昆明、麗江、大理、西雙版納」旅行團是所謂「低價團」,有遊客行前繳納的團費僅1元人民幣,旅遊合同上寫明「旅遊購物團」,遊客需要消費導遊才能拿到相應報酬。輿論轉向為揭露國內旅遊市場「低價團」的亂象。導遊形象有所挽回,人家也不容易。

但事件再次反轉。9日同一家媒體再報道,記者採訪幾位當事遊客,否認自己參加的是「一元團」,繳納團費1000元至3000元不等,並且在旅遊合同上沒有「消費購物」的相關條款。哦,遊客還是被騙了。

相信在中國參團旅遊的遊客中,這樣的經歷不在少數。有多少人旅途中沒進過購物點,有多少導遊沒有鼓勵、煽動或是忽悠購物?只不過雲南這位導遊「演出」太過精彩,網絡傳播方式又推波助瀾。

「低價團」旅遊模式實際普遍存在。以香港為例,在某購物網站上鍵入「香港旅遊」,很輕易就能搜到報價在700元人民幣以下深圳出發四天三夜港澳遊行程(香港旅發局前主席田北俊2010年接受採訪時曾透露,香港地接社兩晚三天的接待,最低要500元到800元才能保本)。每日包括食宿在內,平均費用不到300港元,這樣的成本即使換做在港日常生活都算低廉,何況是旅遊?難道旅行社不掙錢?

行程中內地遊客常去的會展中心、金紫荊廣場、星光大道、淺水灣海灘、太平山頂等地不需門票。遊客到此短暫停留參觀,拍照,一到假日這裡就人頭攢動。

行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到訪珠寶展示中心、國際免稅名表行、免稅百貨商場。這些商店集中在香港的紅磡、土瓜灣的幾條街道,實際上就是定點購物的地方。每天一輛輛大巴拖來全國各地的遊客,導遊給出半小時到數小時不等的時間讓遊客進場選購,幾百平米的商場裡人聲嘈雜,商品主要是珠寶、首飾、手錶,價格並不便宜。雖然現在強逼遊客購物的現象減少,但遊客有時需在購物點待夠規定的時間,如果沒什麼要買,就只能在商店外等待。時常可以在土瓜灣的街道上看到聚集的遊客,有的人甚至因疲憊而睡著。

而在食宿方面旅行社可以以較低廉的價格訂到酒店房間和餐廳,但有時食宿質量會與遊客期待產生差距。

我很難將以上的經歷與旅行常有的愉快、舒適聯繫在一起。很早就有人總結中國人跟團的旅行方式是上車睡覺,停車撒尿,下車拍照,回去一問,什麼都不知道。而「低價團」更可能將這種低質的旅行方式發揮到極致。旅遊到底是享受還是花錢買罪受?上述雲南旅遊團的遊客在被導遊這麼訓斥一番後還能夠開心地玩耍麼?而因導遊逼迫購物,行程貨不對版引起的爭議在香港時有發生。香港社會圍繞相關問題也做了很長時間的討論。

2010年香港發生導遊阿珍辱罵內地遊客事件後,香港旅遊市場的監管公共機構——旅遊業議會出台了十項措施。其中規定「一團一導遊」,意在打擊零負團費旅行團中專門宰客的俗稱「刀手」的導遊。強制旅行社支付導遊底薪;還引入計分制,違規的導遊旅行社會被扣分,扣滿三十分會被吊銷導遊證或營業執照。

政策出台後儘管曾遭業界反對,如指「一團一導遊」政策延長了導遊工作時間,減少帶團數量影響生計,這些措施沒有切中核心,解決導遊收入來源問題等,但相關措施之後一直在實施。

到了2013年10月1日,內地《旅遊法》開始實施,其中規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旅遊者,並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導遊和領隊「不得誘導、欺騙、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旅遊者購物或者參加另行付費旅遊項目。」內地來港旅行團團費應聲上漲,定點購物店舖生意減少。旅遊業界人士當時表示,新規定調節以往不合理的低團費,相信將有效提升香港的旅遊形象。

「國法家規」俱備,但內地來港低價旅行團因購物起的爭議事件並沒有消失。今年2月,一內地旅行團投訴遭遭女導遊強迫購物,須警方到場調解。而就在上個月,一名疑似女導遊在旅巴上以普通話罵遊客後,更將多件行李扔出車外。

「低價團」生命力何以如此強大?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教授宋海巖認為,這是大眾化旅遊過程中產生的必然現象,一方面部分遊客收入不高,但有旅遊需求,報低價團存在博弈心理,人家買了我就可以不買;另一方面目前旅遊業市場競爭激烈,旅行社為先搶到遊客,靠低價拉客也會組這樣的「低價團」。有媒體報道形容這是「刀尖上削下來的利潤」。宋海巖介紹說,「低價團」模式歐美國家過去也有,但現在主要存在於中國和泰國。他認為隨著市場的逐步發展成熟,這種現象才會減少消失。而旅行中發現爭議衝突的風險不能完全讓企業(旅行社或導遊)來承擔,顧客應該有心理準備。

中國旅遊市場的亂象不會因為曝光一個視頻就變得規範,「低價團」仍有市場。參加「低價團」的遊客,有一部分旅遊經驗不豐富,純粹受低價吸引誤導。根據媒體報道,上述雲南團有遊客報名時特地詢問是否為購物團,旅行社稱不會強逼購物,旅行社涉嫌欺詐。當然也有部分遊客明知團費不夠支付旅行成本,抱著貪便宜心態而來,或許多多少少也有了被「潛規則」的心理準備。

「低價團」旅行勞累、受氣,作為遊客也等於付出了一定成本,如果「想開些」,將這部分成本轉換為團費,追求相對更高質量的旅遊,或許是條解決之道。當然這筆賬不是人人都這麼算,但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如經歷像雲南導遊辱罵乘客這樣的事件,遊客下次還會僅為了便宜而報「低價團」嗎?恐怕會考量考量。曝光「低價團」這樣旅遊市場質量欠缺產品的面目,吸取教訓積累經驗,轉變旅遊心態,這也許就算是中國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中交出的學費吧。

「低價團」或許是特定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但在香港,恐怕不能靠旅遊業者與遊客通過博弈,自動達成平衡。特別是在香港旅遊中的一些亂像已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藉以隔膜內地與香港民眾時,袖手旁觀顯然不是上策,只會給他們提供更多「彈藥」。既然已有法律法規,還是應該嚴格依法處理。通過內地與香港政府、行業機構的良性互動,樹立香港業界與內地遊客的新形象;通過政府間的合作,希望在某種程度上促進民間的瞭解與互諒。

      責任編輯:glory
香港非法「佔領」帳篷升級      [2015-05-11]
廉署不再查陳茂波囤地案 CY談打貪      [2015-05-11]
綁架案一被捕男子續還押 7月再提堂      [2015-05-11]
香港低價團出路何在?      [2015-05-11]
警方掃黃 拘45名內地女子      [2015-05-11]
大學生失德損校譽可「踢出校」      [2015-05-10]
陳家強:不要讓機會溜走      [2015-05-10]
吳克儉:解放軍訪中大屬「健康合作」      [2015-05-10]
元朗一男子墮樓壓車亡      [2015-05-10]
海關查獲42萬元「山寨」運動服      [201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