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克里訪華 中美關係何時走出低谷?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5-18]
放大圖片

中國外長王毅對克里表示:「相信你這次是為合作而來,不是為吵架而來。」

【文匯網訊】美國國務卿克里日前到訪中國,就習近平總書記9月應邀訪美事宜和即將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進行磋商。中國外長王毅對克里表示:「相信你這次是為合作而來,不是為吵架而來。」

日本《外交官》雜誌刊登副主編香農•蒂耶茲(Shannon Tiezzi)文章,分析評論包括藍普頓、夏偉、布萊克威爾以及陸克文等西方「中國通」的近期言論,道出了中美關係處在低谷的原因。中評網編譯文章如下:

對於那些關注中國,尤其是關注中國外交政策的人來說,中國日前在南海問題以及網絡安全所日益表現出的獨斷、堅定和自信,美國政府如何應對將成為中美關係中最值得關注的議題,而由此帶來的一連串連鎖效應將對亞太、乃至全球產生深遠影響。

這場醞釀已久的中美關係辯論,正好印證了兩位美國國籍問題專家,包括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布萊克威爾(Robert D. Blackwill)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特利斯(Ashley K. Tellis)近期所發表的一篇《修訂美國對中國大戰略》報告,這份長達45頁的報告於今年四月刊登在《國家利益》雜誌,報告提出,華府幫助中國融入國際秩序的做法將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相反,報告主張美國應聯合亞太地區的盟友對中國進行制衡,並非常謹慎地提到,這種制衡政策強調的是平衡(balance),而非遏制(containment))。

在南海問題上,報告呼籲美國以強有力的措施來應對中國在爭議海域進行的填海、土地開拓工程。

相較以上論點比較,人們看待中美關係的視野和角度總是不同的,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認為中美避免直接衝突的最佳途徑在於「將雙邊關係建立在穩定而長久基礎上。」也就是說,與其想方設法地制衡中國崛起,倒不如同中國共同建立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的共同使命,以「建設性現實主義(Constructive Realism)」的視野來看待台灣問題、人權議題以及南海爭議等中美之間長久爭執不下的議題。

另一位「知華」專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院的中國項目主任藍普頓基本認同陸克文的觀點,他與陸的觀點差異在於,藍普頓更加關注中美關係當前脫主要軌道的既成事實,因此,藍普頓在本月初的一次演講中道明現在中美關係處在「引爆節點」,建議美國要適應(accommodation)中國崛起,而中國需確保發展能讓美國感到安心(reassurance),同時,「包容」或者「妥協」在中美關係內不應被看作是消極意義的詞彙。

藍普頓的觀點得到另一位「中國通」的共鳴——美國亞洲協會中美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近期也表達了對中美關係的悲觀情緒,他認為導致中美缺乏互信的最核心因素在於,那些過去積極推動中美來往的商人或利益團體都不見了,在美國,已經看不到哪個選區對中國抱有好感。

中美關係受侵蝕而帶來的惡果將是多方位,落實到每個個體身上,可以從《紐約時報》近期一篇舊事重提的報道中看到,一位曾服務於華盛頓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華裔陳霞芬(Sherry Chen)在其辦公室突然被捕,被控為中國從事間諜工作,而有關這項指控的證據,僅僅是因為陳霞芬的一位舊同學處於副部級幹部的高位。對此,就連一位聯邦調查員也對《紐約時代》表示,在陳霞芬的案中已經能看到了部份「紅色恐慌」以及種族主義的因素介入。

      責任編輯:高峰
中美關係底線:任何情況都不能動武      [2015-05-18]
克里訪華 未對中國施壓下猛料      [2015-05-18]
克里訪華為中美首腦會晤鋪路      [2015-05-16]
美駐華大使:中美關係如連體兄弟般密切      [2015-04-16]
美國前防長談中美關係:絕不是敵人      [2015-03-20]
王毅同克里通電話:習近平9月訪美意義重大      [2015-03-20]
克里訪華 中美關係何時走出低谷?      [2015-05-18]
日本沖繩舉行反美軍基地大型集會      [2015-05-18]
美軍突擊隊在敘擊斃32名IS成員      [2015-05-18]
美軍魚鷹機夏威夷墜毀 1死21傷      [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