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南海作為華盛頓與北京間一個衝突點已經許多年,但最近幾周華盛頓相當明顯地調大了借此問題批評中國的音量,於是我們看到一場場精心組織的新聞發佈和一系列具有優質消息來源的媒體報道,比如CNN記者隨美國海軍偵察機接近中國南海島礁建設現場,直到防長卡特在香格里拉峰會上嚴厲批評中國」。在寫給美國《赫芬頓郵報》的文章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研究教授休·懷特認為美國近期頻繁炒作南海問題很不尋常,其最終目的是要在南海給中國劃下「紅線」——停止華盛頓眼中的不良行為,即在南海填海造島。
「但中國的填海造島工程沒有放慢跡象」, 英國《金融時報》題為「美國VS中國,這是一場新冷戰嗎」的文章說,卡特的言辭聽起來就像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敘利亞劃出的「紅線」。如果北京繼續跟華盛頓攤牌,真相就會大白:美國只不過是在大聲嚷嚷,而不會動真格。
為什麼華盛頓很難有所作為?《金融時報》的解釋是,首先,雖然北京的行為可能不符合合作精神,但這些建設行為也沒有明顯違法。法律專家們也表示,中國的主權主張並非完全沒有依據,雖然這些島嶼更靠近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但鄰近性並不總是決定性因素。最後,中國並未公然威脅航行自由。文章說,這又一次歸結到美國該怎麼做的問題,華盛頓表示,正考慮派軍艦進入中國新建島嶼的12海里範圍內,既然發出了威脅,美國很可能覺得有必要說到做到,但中國並非無力回應,中國也可以派出自己的軍艦。
《金融時報》中文網在翻譯此文時將標題改成「美國對中國造島無能為力」,文章援引新南威爾士大學安全專家卡爾的話說,中國改變了既成事實,並製造出該地區新的既成事實。正如華盛頓所發現的那樣,既成事實的問題在於,你對它無能為力。
近幾天,澳大利亞《世紀報》、美國《赫芬頓郵報》等多家媒體都在刊登休·懷特的文章。懷特認為,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們長期將南海爭端看做一個偉大的戰略機會,他們可以借此把北京描繪成愛欺負人的侵略性崛起大國,而美國則是國際法和地區秩序不可或缺的守衛者。他們認為,南海談得越多,中國的鄰國就越願意與華盛頓站在一起,應對北京向美國領導力發出的挑戰。但在北京看來,中國未來至少應與美國分享在亞太的權力,而南海爭端是中國的機遇,不是美國的,因為只要美國越是強硬談南海,但事實上他們又不想與中國直接衝突,美國的信譽就越受損,亞太主導權就越會滑向中國。
這兩種判斷哪一種是對的呢?懷特認為,越來越多跡象顯示,中國是對的,首先中國只是在自己實際控制的島礁上進行建設,並無任何違法行為;此外,大多數亞洲國家雖然都希望華盛頓制衡北京,但沒有人真願與中國交惡;更重要的是,美國沒有任何辦法能阻止中國建設島礁,除非願意冒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巨大風險。懷特認為,如果中美不斷加碼,最終都會覺得不得不在受辱和衝突中抉擇,而戰爭就是這樣爆發的。因此美國最好的選擇,是應該認識到南海不是它樹立亞洲新秩序的合適之地,它最好與北京談,悄悄地談。
中方警告日本別插手
「在看待中國時,美國近期似乎有些煩躁」,金燦榮12日對《環球時報》說,今年中美關係總體不錯,但最近美國國內狀況不太好,而中國又變得不那麼聽話了,這讓美國一些人看中國時格外不順眼,心情格外差。不論炒作黑客、間諜還是南海,背後都凸顯美國一些人對中國的不耐煩。
在亞洲,也有人似乎很想利用美國的「壞情緒」。12日,日本首相安倍在東京會見日裔美國太平洋司令哈里斯,共同社稱,雙方確認將合作應對中國的海洋活動及朝鮮核與導彈開發等問題。哈里斯還在會見日本媒體時對日本海上自衛隊赴中國正進行填海造島的南海參與巡邏活動表示「歡迎」和強烈期待。共同社稱,美國對中國活躍的海洋活動提高了警惕,並加強在南海的偵察飛行。哈里斯稱「南海是公海,不是領海,歡迎日本參與行動」,明確表示希望自衛隊基於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發揮輔助作用。而對於中國在東海劃設的防空識別區,哈里斯表示「完全無視」,稱即使中方在南海劃設防空識別區也不會妨礙美軍的行動。
12日,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在眾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別委員會上表示,日本直接受到武力攻擊的情況下,不僅美軍,澳大利亞軍隊也可能參與協防。共同社稱,上述發言顯示日本把澳大利亞視為「准同盟國」,加強日澳關係,或意在制衡在東海和南海活動日益頻繁的中國。
針對日方近期在諸多場合炒作南海問題,渲染南海局勢緊張,影射和指責中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2日表示,中方對日方有關消極動向表示嚴重關切和憤慨,已多次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洪磊說,日本不是南海問題當事國,近期的表現很不正常,蓄意插手南海問題,挑動地區國家間的矛盾,惡意製造南海局勢緊張。日方舉動無助於南海爭議解決,不利於南海和平穩定,也嚴重損害中日政治安全互信,與中日關係改善勢頭背道而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