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公務員,曾經讓絕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心嚮往之的職業,一方面,享受著身邊人仰望的榮耀,另一方面,有著不錯的薪資和福利待遇。然而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公務員也漸漸褪去了光環,尤其是基層公務員,他們面臨著工作壓力大,福利收入銳減,以及極難晉陞的尷尬局面。面對困境,他們有的選擇堅持等待機會,有的則毅然選擇放棄鐵飯碗,重新進入社會參與競爭,實現自我價值。
人物:趙一文
基層經驗:12年
崗位:區級機關
高中老師跳槽當公務員,羨慕老同事桃李滿天下
據現代快報報道,趙一文在南京某區級機關科室裡負責寫材料。說起現在從事的職業,他有點感慨:「如果還在高中教語文,前幾天又是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但自己不當老師已經很多年。」
十幾年前,趙一文大學畢業分配回蘇北老家當高中老師。雖然帶班多,課也多,但他覺得還不錯,至少寒暑假能緩解下壓力,而且多勞多得。
當時周圍也有人考公務員。趙一文去找他們玩時覺得,公務員看起來很輕鬆,收入的性價比不低。他和幾個年齡相仿的同事商量了一下,總覺得沒必要在一個位置上待一輩子。大家湊起來一商量,趁著年輕,決定換個環境。於是,幾個人相約考公務員。結果,準備最充分的人沒考上,趙一文卻誤打誤撞地「高中」了。「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吧。」他笑著說。
但真正換了工作後,他才發現以前對公務員的理解很幼稚。「要做的事情不少,做事不易,做好事、做成事更難。」
他說,日常信息材料撰寫報送、單位間的工作協調以及具體事項的落實,這些工作每天都要做,工作量其實很大。他解釋,一方面,以前當老師養成的習慣,總希望每天都有一個新起點,能不斷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視角看問題,不然總覺得是在應付差事;另一方面 ,領導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同一個主題的材料,這次是這種寫法,下次就要琢磨與時俱進了。
有時,一份文件從起草到下發要改十來遍,改來改去,最後基本又回到了原點。這讓他覺得有點無奈:「材料的好壞並沒有嚴格標準,在符合規範化的要求下,領導的思維一直在變,需要有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如果遇到突發事件,加班就避免不了了。一次,傍晚要下班的時候,要緊急寫個文件,晚上加班給各相關部門打電話,核數字,第二天上午一早交稿,然後又是不斷地打電話問各家新數據,往返於領導和自己的辦公室,身心俱疲。下午把文件發給各單位後,又出現了新情況,結果文件還要再改,他只能和各單位辦公室挨個溝通,說明情況,再將新文件傳過去。
說到時下流行的公務員跳槽話題,他認為,當公務員的時間長了,思維往往容易被鍛煉得更規範化、制度化。「說白了就是習慣了服從上級、落實要求,要自己標新立異,難度較大。」
趙一文也曾考慮過離開體制,跳到公司去,但他同時也認為,拋卻人脈資源不說,其實公務員個人競爭力並不強。「至少對於大多數基層公務員來說,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工作前是不會跳的,因為首先要保證生存。」
掐指一算,12年過得很快。趙一文說,他目前拿到手的工資不到5000元。談到晉陞,他建議以平常心面對——在基層單位晉陞機會很少,單位人員多,但晉陞的崗位就那幾個。有的研究生考進來都七八年了,還是副主任科員,有的科長一干十來年,以後能不能再升上去,還不一定。
這次公務員提薪,他漲了100元左右。他說,公務員改革是體制問題,並不容易,說太多建議其實都是無病呻吟,「要麼換工作,要麼努力晉陞,其他都有點自欺欺人。」
談到以後的生活,趙一文說,他還是羨慕以前的老同事,「教教書,家裡還有片自留塘,在裡面養魚,以後還能開民宿,多好啊。」
人物:王旭
基層經驗:5年
崗位:街道辦
順利升到副科,已經很幸運
王旭畢業後,聽從父母的話,報考公務員。如今,他是南京某區機關單位副科級幹部,被分配到街道駐點辦公。
在八項規定出台以前,區和街道的基層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還會酌情發一點兒補助和獎金。但是隨著八項規定的出台,各地都在規範津補貼,區和街道的基層公務員實際收入和市級機關相比,已經沒有太大優勢。
跟有的行業相比,落差更大。「在房地產、金融行業工作的同學,哪怕是普通職員,年收入有10多萬呢。」再看看自己,每個月死工資,七七八八加起來,才八九萬元一年。
王旭所在的街道有規定,每週六要加班一天。王旭說,當初他告訴老婆週六要加班時,老婆的第一反應是「公務員怎麼也要加班?」不過,隨後,他老婆又轉憂為喜,猜測道:是不是藉著加班的名義,給你們發加班費啊?可惜,王旭老婆等來的,是王旭的搖頭。
王旭說,即便有加班費拿,他也情願週六不加班。平時工作不算輕鬆,也只有週末能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結果這週六一加班,就剩下一天休息日,也沒法帶孩子到南京周邊來個兩日游什麼的。
街道是面向基層服務的,週六加班也正常。王旭建議,可以實行輪流制,這樣一來,既不會讓老百姓有事兒找不到人,也能顧及公務員的自身利益。然而,目前,大部分街道都是全員加班。
公務員走的是仕途,與收入相比,他們更看重陞遷。王旭也不例外,工作這麼多年下來,他感歎,在公務員體制內,陞遷著實不易。不是說能力強的上,很多時候都要拼資歷。「也就是看工作年限。」
剛考上的公務員,大部分都是科員級別。根據幹部任用相關條例,科員工作滿4年,只要單位還有空缺的科級幹部職數,可以提升為副科級別。副科工作滿2年,可以提升為正科級別。從科員到正科,一般情況下,年限到了,都會這樣提一下。到了正科以後,再想提處級幹部,就要競聘上崗,努力一番了。
不過,單位的級別不同,晉陞的空間也有區別。王旭介紹說,他所在的區機關單位是正處級單位。幹得好,最多升個正處就頂天了,很難爬到市管幹部,即副局級別。但是市級機關單位是正局級單位,只要工作不出錯,到退休時基本上都能達到一定職位。
那麼,從區機關單位調到市級機關單位難嗎?對此,王旭坦言「很難」,這幾率就是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這樣一來,「天花板」就這麼低,再升也高不到哪兒去。不過,王旭慶幸的是,從科員到副科,自己還是挺順利的。和他同批的公務員中,就有人在工作滿4年之後,沒能順利提升為副科級。幹部任用條例中,並不是說工作年限到了以後,就一定會晉級升職,除了能力水平和其他自身要求以外,還對單位是否有空缺的幹部職數有相應要求。
人物:顧青
基層經驗:10年
崗位:市級機關
干多干少拿得一樣,積極性全沒了
2005年,顧青經過選拔成了一名公務員。錄用後,他被安排到了南京最偏遠的一個縣的一個小鎮上。
鎮上的工作雖然沒有一點「意思」,但有幾位同齡的同事,總算讓他在瑣碎的工作中找到了一點點安慰。「4個月以後,我就被調到了縣裡,」顧青說,「在縣裡一待就是四五年。」
顧青的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因此他能成為一名「吃皇糧」的人,在當時自己的圈子以及父母的圈子裡,都成了眾人羨慕的對象,「我讀的也不是好大學,所以能有這份工作,真的是特別滿意了。」他說。
時光荏苒,一轉眼10年過去了,現在顧青已經調到了市裡,雖然每天進出市政府大院,但是身上的「光環」早已褪去,「以前一提到我的工作單位,不認識的人都會有羨慕的表情,但現在,大家說的都是,這個工作不錯,挺穩定的。」
說起公務員,大家最感興趣的還是他們的收入,顧青對此也深有感觸,談起在縣裡和鎮上的時光,他說:「那時候的收入,拿到手是1700多塊,我記得很清楚,幾乎存不下來任何錢。」
調到市級機關後,目前他的收入在同齡人中只能算是中等,「拿到手一般是5000塊出頭,」他說,「平時沒有任何其他的福利,中秋節連一盒月餅都沒有。」
不久前,顧青和妻子有了孩子,這讓他的生活壓力驟然增大,他說:「我妻子的收入比我還少些,所以我們倆現在還是在啃老,否則這個孩子真的不好養。」
對於像顧青這樣的基層公務員來說,工作壓力大也是他們遇到的共性問題,「精神壓力比較大,我是做文書工作的,這是不能有一點差錯的,」他說,「但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覺得對我來說,還可以適應。」
工作忙碌尚可以接受,但同事之間的忙閒不均,倒是讓他感覺有些「不自在」,「有的人忙得團團轉,但有的人卻是閒得沒事做,這讓人感覺有些不舒服,所以我們的工作積極性遠不如從前高了。」他說。
幾年來,隨著公務員收入和福利的下降,身邊的同事陸陸續續辭職。「我能理解他們的想法,但這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我佩服他們的選擇。」
人物:張平、何耀
基層經驗:10年、5年
崗位:跳槽至企業
工作10年工資漲了1500塊,決定辭職
面對穩定的公務員工作,也有人放棄「鐵飯碗」,選擇跳槽。張平就是其中一員,去年,他向所在單位遞交了辭呈,跳槽到一家企業,一切重新開始。
2005年,公務員考試大熱,大學剛畢業的張平也成為了「考碗族」。
「那時大家都在報考公務員,我也抱著試試的想法加入了進去。」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面對100:1的錄取率,張平過關斬將,最終獲得一家機關單位的科員職位。
前一兩年,比起其他同學來,張平的薪資待遇還算不錯。但是10年過去了,他從最初進單位每月4000元到離開時每月5500元,每月工資只增加了1500元,趕不上10年物價的飛漲。張平說,這源於公務員的體制,都是一級一級地慢慢晉陞,幾乎不可能有破格提升的機會。離開時他是主任科員的職位。另外,公務員制度有些死板,績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也就是做得多做得少的人,拿的工資是一樣的,這樣讓他沒有積極性。而看到身邊很多同事就是這樣一直到退休,他也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未來。
而讓張平最有感觸的是大學同學聚會,很多和他能力差不多甚至讀書時還不如他的同學,在收入上比他高出不少。這讓張平蠢蠢欲動,是不是應該跳出現在的框框,再爭取事業上的更大的可能性。
去年,張平遇到個不錯的機會,在一番糾結後,他最終決定放棄捧了10年的「鐵飯碗」。
「下這個決心確實不容易。」張平說,很多人也不能理解他放棄穩定的工作,何況還干了10年。不過現在看來,他一點也不後悔當時的選擇。雖然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但是企業的限制沒有那麼多,他可以最大限度發揮能力,並得到應有的回報。這讓他重新燃起了幹勁。
和張平一樣,何耀也曾經是南京一名基層公務員,去年,他也放棄干了5年的工作,進了一家企業。
何耀說,當初和很多「考碗族」一樣,找份穩定的公務員工作是他畢業時的想法。當了公務員後,他發現自己的工作非常瑣碎,寫材料、匯報工作成為了主旋律,自己原本的專業發揮得並不多。而薪資待遇是他放棄這份工作的主要原因。「剛工作時工資4200元,5年後4500元。」這個收入想解決買房、孩子教育這些壓力,就力不從心了。
去年,何耀在家人的支持下,辭去了公務員的工作。「企業很現實,就是誰做得好,誰就是勝者,感覺現在比過去有更多的成就感。」他說,收入方面也翻了一番。目前,他比較滿意自己的現狀。
專家說法
收入偏低怎麼辦?建議對公務員進行分類管理
對於目前基層公務員的現狀,多位專家表示,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國公務員隊伍收入結構不合理,公務員隊伍結構也不合理。「公務員工資中基本工資相對較少,而崗位工資相對較多,這就使得那些級別較高的公務員收入相對較高,而級別較低的公務員收入相對較低。」從公務員結構看,我國基層公務員的人數相對較多,有的地方,人浮於事的現象非常嚴重。
「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進行公務員分類管理,把公務員分為政務官和事務官,前者選舉產生,後者考試錄用。」 喬新生曾調查詢問香港廉政公署的專員,廉政公署的公務員實行的是聘用制,按照合同獲得高額的收入,一旦聘任期屆滿,那麼,廉政公署的工作人員必須離開。此外,他建議,採取壯士斷腕的措施,精簡機構,適當減少公務員隊伍。
「公務員這一職業,從全世界看,都不是收入最高的行業,當公務員的目的不是高收入,而是穩定的社會地位。」江蘇省委黨校經濟學教授孫月平說,基層公務員確實很辛苦,建議在薪資改革方面,能進一步向一線的、直接面向百姓服務的基層公務員傾斜,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讓他們幹事有激情熱情,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浙江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國權同樣認為,要設置合理的薪酬機制和激勵機制。「比如征地,工作量大,基層幹部白加黑,五加二地在做工作,那麼就可以給予他們一定的勞動補貼」。
態度消極怎麼破?
加強教育監管,加大激勵機制
目前,一些公務員喜歡「吐槽」抱怨,這難免會導致出現懶政、怠政,尤其在基層,公務員要直接面對百姓,這樣一來,服務就會打折扣。
「對於這個問題,需要一分為二地看。」江蘇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束錦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正風肅紀,反腐敗鬥爭保持高壓態勢,解決了以前「失之於寬、失之於軟」的問題,對基層公務員的影響甚大。因此,不少基層公務員一時出現了不適應的狀況,加之基層工作頭緒多,壓力大,出現了抱怨等情況。
「但我們在基層調研時,也發現不少基層幹部對現狀拍手稱快,因為不用忙著送禮了,接待任務少了,飯局和酒局少了,陪伴家裡人的時間多了,自身的身體素質也提高了。」
束錦表示,懶政怠政是極不正常的現象,這是需要旗幟鮮明地加以反對的。對此,要通過加大基層公務員隊伍的教育管理,不可讓懶政庸政怠政等「為官不為」的現象蔓延。在嚴明紀律的同時,也要完善、加強和探索公務員的關愛和激勵機制,包括職務職級的正常晉陞和工資福利等待遇的保障。「總之要多管齊下,讓基層公務員想幹事、能幹事、多幹事、幹成事。」
晉陞渠道窄怎麼解?
職級並行,今後不升職也可以提升待遇
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公務員從科員到縣處級幹部的陞遷比例僅為4.4%,從縣處級升為廳局級的比例更是低至1%,有的人甚至工作幾十年還是副科長。
快報記者注意到,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制度的頒布,似乎讓公務員看到了希望。制度實行以後,將實現職務和級別兩個晉陞渠道,即便行政職務難以晉陞,至少可以憑借職級獲得合理的待遇和尊嚴。這意味著,今後,不升職也可以提升待遇。
專家表示,這一制度將使公務員晉陞方式更加合理,有利於基層公務員崗位留住優秀人才。
如何看待公務員離職現象?
人才正常流進流出,本應是「新常態」
對於基層公務員的離職,多位專家均表示,這都是個別現象,屬於正常流動。
「目前公務員的離職潮沒有出現,離職者所佔有的比例很少,總體看,公務員的隊伍還是穩定的。」 孫月平說。
陳國權認為,此前公務員報考火爆,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包括公務員在內的合理的人才流動,應該是一種常態。」
「每個組織系統都存在一個新陳代謝的問題。」束錦坦言,他們在基層調研時發現,有基層領導幹部辭職到民營企業就職,闖出了另一片天地,這並不是壞事。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和分析離職的具體原因,裡面有沒有一些制度化的因素,這是需要重視和調整的。」束錦認為,解決途徑有三個,一是完善現有的公務員管理制度,加強對基層公務員的關懷和激勵。二是基層公務員自身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三是廣大人民群眾要對基層公務員的公職行為多理解、多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