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習近平倡導「巴黎協議」談判路徑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12-01]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首次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最高領導人,11月30日在巴黎會場倡導提出「四個有利於」和「三個創造」的新概念、新理念、新路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系統總結和明確闡述了中國對應對世界氣候變化問題的看法和主張,這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氣候變化領域的生動體現。

分析人士指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聲音」備受國際矚目。中國在氣候大會開幕當天擲地有聲的發言,發揮了共識凝聚和政治推動作用,有利於一個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全球氣候新協議的達成。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即氣候變化巴黎大會)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國巴黎召開,主要目的是要達成關於2020年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協議。

習近平提出,巴黎協議應該有利於實現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應該有利於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應該有利於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應該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他強調,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應該創造一個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未來;應該創造一個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

中國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說,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習近平的講話,針對氣候變化問題首次系統性提出「四個有利於」「三個創造」,強調合作、參與、共贏和包容,是中國在做好自身減排工作、並積極援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之外,為全球氣候治理和清潔制度建設提供的新思維、新角度,符合全球期待。

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表明了中國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在全球治理領域,環境問題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提高,各國對全球環境治理的規則制定權之爭也愈演愈烈。

此次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吸引了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內的約150個國家領導人出席。在超過10天的會期中,各國將為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協議展開激烈的討論和交鋒。

李俊峰指出,如果說聯合國憲章規範了當今國際政治秩序,WTO規範了目前國際經濟秩序,那麼接下來很可能達成的巴黎協議,則將規範國際環境秩序,調整整個國際社會的環境與發展關係。

2012年巴黎氣候協議談判開始後,發達國家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想借新協議談判改寫《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企圖,提出所有國家要承擔相同減排義務的不合理要求,這極大地干擾和阻礙了談判進程。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簽訂於1992年,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基礎性文件。公約確定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明確發達國家應承擔率先減排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的義務以及承認發展中國家有消除貧困、發展經濟的優先需要。

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遙指出,氣候變化主要是由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造成的,讓發達國家承擔大多數責任是公平合理的。由於歷史原因和發展現狀,發展中國家不可能承擔和發達國家一樣的減排義務,氣候公約確立的原則依然適用。

中國最高領導人在開幕式上的表態,表明了中國對巴黎協議的定位非常明確:這是一份公約之下的協議,旨在加強公約的有效實施。巴黎大會要取得成功,就應全面遵循公約的原則、規定和架構,加強公約在2020年後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

習近平呼籲,巴黎大會應該擯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推動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發達國家應該落實到2020年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的承諾,2020年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此外,還應該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氣候友好型技術,幫助其發展綠色經濟。

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中國在今年9月宣佈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國還將於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範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易卜拉辛·塞奧說,中國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令人稱讚,將助力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既然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做到了,那麼發達國家沒有理由不履行承諾。

「面對氣候變化,迫切需要建立公平有效的國際氣候制度,而公平原則是未來國際氣候制度的基石。」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研究室主任陳迎表示,離開公平原則,任何國際制度就不可能獲得廣泛的國際支持,更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執行。

李俊峰指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一份國際法律條約,各締約國應該尊重、遵守公約規定,這也是習主席此次講話中強調「確保國際規則有效遵守和實施,堅持民主、平等、正義,建設國際法治」的用意所在。

遵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不是說發展中國家就不要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而是說要符合發展中國家能力和要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2014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

今年6月30日,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而之後發表的《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國提出,將於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雖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習近平在發表講話時表示,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有誠意、有決心為巴黎大會的成功作出自己的貢獻。

陳迎說,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並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中國不輕易做出承諾,一旦作出承諾,就會下決心實現。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李俊峰說,應對氣候變化,既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應盡的國際義務,也是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中國正在規劃綠色未來,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綠色發展目標,這也將有助於巴黎大會實現突破。

      責任編輯:姚黃
習近平在津巴布韋發署名文章      [2015-12-01]
習近平夫婦抵達津巴布韋 4萬民眾歡迎      [2015-12-01]
習近平巴黎晤奧巴馬 談及台海問題      [2015-12-01]
習近平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發表講話      [2015-12-01]
習近平奧巴馬巴黎再「單聊」      [2015-11-30]
習近平在津巴布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2015-11-30]
習奧抵達巴黎會場 奧朗德潘基文迎接      [2015-11-30]
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發出「中國聲音」      [2015-11-30]
習近平會見法國總統奧朗德      [2015-11-30]
習近平抵巴黎 與奧朗德共進晚餐      [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