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北京市道教協會會長黃信陽道長 【文匯網訊】(記者 何凡 兩會報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北京市道教協會會長黃信陽道長在今年全國兩會間隙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宜適當增加北京道教活動場所數量;恢復道教活動場所應合理佈局、開拓思路。「目前的道教活動場所遠不能滿足信眾的需要,恢復、增設道教活動場所勢在必行。」
他說,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幫助下,目前北京市道教協會陸續登記恢復了12處道教活動場所,為首都道教良性發展,滿足道教信眾需求奠定了基礎。隨著黨和國家對於首都道教的更高要求,以及對於弘揚傳統文化、突出城市標識、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視,首都道教活動場所仍存在進一步合理化的空間。
信眾年均增5千 場所僅12處
數據顯示,北京解放初期道教活動場約150處,現今開放的僅12處。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至2015年,信眾人數每年平均增加3000-5000人,全市道教信眾的總人數約80000人。
黃信陽道長就北京市目前道教的現狀分析,說明了增設道教場所的必要性。他表示,居民稠密、老住戶偏多、信眾集中的東城區尚未依法開放道教活動場所;其次,順義區、豐台區、大興區、門頭溝區、密雲縣、延慶縣等農村信眾較多的遠、近郊區縣尚未依法開放道教活動場所;再次,已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中,除西城區呂祖宮、朝陽區東嶽廟(部分開放)以外,其餘各處均存在規模小、地理位置較偏僻、歷史影響不夠顯著等問題。
在他看來,歷史上一些重要宮觀如丫髻山、妙峰山、西頂娘娘廟、立馬關帝廟、大高玄殿、呂祖閣等均未得到恢復;此外,一些新興的居民密集的大型居住社區(如天通苑、亦莊),尚沒有道教活動場所。建議北京市各區縣都應有1處以上的道教活動場所,以滿足信仰本土宗教民眾的最基本需求;優先恢復規模大、格局完整、地理位置重要、歷史文化影響顯著、文物等級較高的宮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