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文匯網記者 趙鵬)眾所周知,經濟全球化時代,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的動力,但是稀缺的創新資源,和科技創新活動的分部,卻是極度不平衡,它們高度集中在全球少數地區或城市,成為所在經濟體綜合實力的核心依托。坐擁國際金融中心、航運、貿易中心的香港,本來極有希望再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怎奈天不遂人願,遭遇多番掣肘後被迫陷入停滯。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幸運的是,從去年開始,陰霾籠罩多年的香港科創事業,終於開始由陰轉晴:政府層面,被拖延數年的創新及科技局正式成立;民間層面,醞釀多年的香港科學院,緊跟著宣佈成立。另外兩大鼓舞人心的消息,一是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佈在香港成立其在海外首家分支機構「卡羅琳中國香港再生醫學中心」。另外一個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宣佈在香港成立創新中心,這也是該校在海外首個以創新為主題的中心。
可別低估了這兩家世界頂尖學府佈局香港的意義。卡羅琳中國香港再生醫學中心,要面向全球招募科學家,憑借其優勢的干細胞技術,重點研究心臟、脊椎受損及帕金森症的治療方法。麻省理工學院香港創新中心,將配備先進的器材,與珠三角企業合作促進研究成果的產業化。細細想來,它們無疑是看中了香港兩大無與倫比的優勢:「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和背靠國內的龐大市場優勢。
藉著此次上京參加「兩會」,特首梁振英會見了科技部長萬鋼,並為香港的科創事業正在贏得第五個好消息:香港和內地之間搭建一個平台,讓香港的創業家充分參與內地創新創業發展機遇。
這一好消息的背後,是正在提交此次全國人大討論的「十三五」規劃草案。這份草案中明確指出,「支持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支持港澳中小微企業和青年人在內地發展創業」。
這表明擁有雄厚科研基礎的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受到了國家空前重視。有了國家層面的鼎力支持,倘若香港可以上下齊心,發揮已有的雄厚科研實力,創建國際科創中心的勝算,不可謂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