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接受記者採訪。 【文匯網訊】「猴戲不姓章(章為六小齡童本姓),我只是一個演孫悟空的普通演員,我怎麼會是孫悟空的代言人呢?」3日,六小齡童在浙江杭州參加浙江昆劇團建團60周年紀念演出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自己並非一些人所說的「西霸」(《西遊記》的霸),他只是希望大家對於《西遊記》這樣的世界級名著存敬畏之心,它所傳達的是正能量、真善美,而非收視率和票房。
據中新網報道,今年是浙江昆劇團(以下簡稱「浙昆」)建團60周年,曾經是浙昆「秀字輩」武生的六小齡童,將演出4月3日折子戲專場的第一齣戲《大聖歸來》。
3日一早,杭州春雨濛濛,一身紅衣的六小齡童風塵僕僕,脖子上帶著印有大嘴猴頭像的圍巾,趕來為今晚的演出提前排練。
「浙昆是我的母團,回到自己家鄉,我非常高興。」六小齡童坦言,今年是猴年,他很忙,腰也扭傷了,但是母團60歲生日,「我無論如何都要來參加。」
「一個演員沒有接受過像昆劇和戲曲藝術中猴戲的表演(練習),你幾乎沒有可能把這個角色(孫悟空)演活。」六小齡童表示,「我常開玩笑,要不服可以現場比一比,我的底氣就在於戲曲的基本功,這些基本功都來自於前輩老師的培育和我們努力的學習。」
但是六小齡童也注意到,昆曲等傳統藝術很少受到現代年輕人的關注。「我認為原因不在孩子們。」六小齡童認為,昆曲的傳承最重要的不止是走出去,還要真正讓人瞭解、喜愛,並且做好昆曲的知識普及,而這些都得一步步來。
「我不管在哪個學校問孩子們,有沒有人喜歡戲曲藝術的,回答喜歡的只有三四個,但是在問及有沒有看過我演的《西遊記》時,他們回答都是異口同聲說看過。」因此,六小齡童在演講時,基本都會介紹稱,《西遊記》不僅僅是章式猴戲藝術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中國戲曲藝術的偉大。
「獨自登上去杭州的高鐵,參加明晚在杭州劇院舉行的母團:浙江昆劇團建團60周年的紀念演出,一轉眼就30多年了……」雖然從事的是傳統藝術,但是六小齡童的微博已經擁有了400多萬粉絲,他時常在微博上分享工作日常和體會。
「對新的形勢,我們要有一些接受和溝通,要抓住年輕人的興趣點,這樣才能宣傳更多的文化理念。」六小齡童坦言,現在的藝術領域有「高原」,但缺少「高峰」,經典的作品還是太少。
《西遊記》幾十年來被數度翻拍,戲說與惡搞層出不窮,「西遊」題材電影更是一度氾濫。
「在藝術創作上要有自己的堅持,並保持一種自己的冷靜,《西遊記》的形式可以改,但意義不能變。」六小齡童說,《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名著,它不能成為言情小說。56歲的六小齡童即將拍攝中美合作的西遊題材的電影,「我一定會把電影的《西遊記》演好,讓我們年輕人慢慢來接受傳統文化藝術。」
「有人問我,你怎麼一輩子在《西遊記》裡出不來了,我說我是在發揮自己的優勢,就像孫悟空就是孫悟空、豬八戒就是豬八戒一樣,做足了。」六小齡童說,他要做的就是,前半生傳承猴戲藝術,後半生傳承猴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