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尹妮)近年健身資訊隨處可見,市民或希望到健身中心在教練指導下鍛煉身體。不過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稱,單是去年已處理逾25宗有關健身中心涉不良營銷的個案,當中涉及健身中心人員為求業績,以誇大失實的「健康建議」促銷。有健身教練稱,部分健身中心以「自僱」方式聘請健身教練,由教練自行招攬生意,再與公司「拆賬」,故漸衍生不良營銷手法等問題,建議特區政府檢視健身教練資歷架構及引入英國教練註冊制度,讓健身業得以健康發展。
香港康樂體育專業人員總會會長李粵閩指,現時除康文署的健身教練必須註冊外,私人教練一律無須註冊,意味任何人士均能自稱「健身教練」,向僱客提供私人健身課程。他續稱,不少連鎖健身中心以「自僱」方式,聘請健身教練,由教練自行招攬生意,再與公司「拆賬」,教練與一般僱員無異,但卻無最低工資等保障。
考核準則未有統一
他續稱,各健美總會或體適能的考核制度不一,加上當局未有統一的考核準則,令有意從事教練工作者無所適從,難以長遠發展事業。如有執教多年的教練,因某個總會改變評核方式,要求教練必須修讀足夠的課堂學分方能考試,但有關課堂長期不開課,致該教練無法續牌。
李粵閩期望,特區政府應檢視健身教練資歷架構及專業註冊制度,讓能力與學歷兩者結合,客觀反映教練的資歷和經驗,從根本解決問題,亦能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鄧家彪表示,特區政府長期不重視體育發展,令健身行業生態出現問題,不單窒礙行業的健康發展,更令消費者、健身中心等多方面蒙受損失。他透露,稍後會要求約見民政事務局,要求局方接納健身業設立註冊制度及資歷架構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