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國家科技創新戰役打響 香港該怎樣做?

2016-05-30

【文匯網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1978年3月18日,滿目瘡痍的中國科學界迎來一次盛會,鄧公在這次會議上提出那句載入史冊的「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此後的中國,大地回春。38年後的今天,科技界再次迎來如此高層級的盛會,全國科技創新會議、兩院院士大會、科協代表大會三會合一,全國頂尖大腦雲集一堂。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建設創新型科技強國鳴響發令槍。

與38年前一樣,中國此刻同樣站在歷史性的關鍵時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把握發展自主權、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更好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如此鄭重的強調這三個「必然選擇」,顯示出創新戰略之重要、之迫切,其實施事關中國國運。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發展成就不勝枚舉。絕大多數科技項目,都經歷著從一窮二白、模仿、追趕的過程。可喜的是,如今在量子通訊等新興領域已達到全球頂尖水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中國科技創新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大刀闊斧的科技體制改革,打破體制的藩籬,調動全社會積極因素,全力激發著中國科技工作者創新的活力,全心全意為創新,成為各界的共識。

代表香港科學界的十幾名兩院院士參加了此次大會。在中國這場科技創新戰役中,香港應扮演什麼角色?一位香港院士曾這樣告訴筆者,上世紀8、90年代來到內地,看到的是落後和差距,感覺自己幫助內地責任之重大。如今,來到內地看到的是發展日新月異,感受到科技投入之大、進步速度之快,深切希望能夠合作、共贏。這也是很多香港科學家的心聲。

在國家創新大戰略背景下,港府及各界下定決定推動香港創新發展。2015年底,香港創新及科技局、香港科學院接連成立,梁振英特首將其形容為「香港的科學、創新和科技之年」。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始終高度關注兩地科技合作,他稱香港是國際科學高地,而內地則是腹地,期待香港的科研工作者和創業青年滿懷信心走向內地。

香港科學家正在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中扮演者愈發重要的角色。明年升空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其關鍵的月球取樣器將由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團隊研製。香港高校亦曾培養的大批內地學子,呈現出「香港深造——內地創業——回饋香港」的良好勢頭。他們創業成功後,又回饋母校,促進兩地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合作。一些內地企業家也開始到香港設立創新創業基金,為香港青年點燃創業之夢。兩地科技創新界溝通合作愈發順暢。

兩地科技合作方面,仍存有一些障礙,比如有香港科研人員反映,在使用國家科技資金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難。如何在兩地現有機制下,去除這些有礙於科技合作的規定,需要兩地施政者的智慧。毋庸置疑的是,科技創新戰略是包括港人在內13億國人的重大機遇,是給予香港「最強大腦」們的最佳舞台。兩地科學界若可深度融合、攜手創新、共享市場,定力促「創新中國」早日成真。

責任編輯:星空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