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著名資深律師馮華健16日向記者證實,他和一些香港地區、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法律專家近日向位於海牙的仲裁庭提交了「法庭之友意見書」,就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的「管轄權」等提出質疑。有媒體評論說,此前海南相關協會和台灣團體提交的意見書已經讓裁決推遲,現在這第3份意見書或許會讓案件再有變數。不過16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是否會對南海仲裁案產生影響,還得看仲裁庭對這份意見書的具體反應。
據環球時報17日報道,馮華健16日對記者表示,早前,他和一些香港、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法律專家和國際法專家成立了一個叫亞太國際法學院的民間組織,於6月6日向仲裁庭遞交「法庭之友意見書」,但暫時未收到回復。有國內媒體報道稱,除了對管轄權提出質疑,這些法律專家還認為,中國在相關島礁的行為活動屬於主權之下的防衛活動,菲律賓無權提出仲裁;大量西方文獻支持中國對南海的歷史性權利,仲裁庭不加調查實屬不當。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海洋法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丹1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法庭之友」作為特殊的司法訴訟程序,在英美法系國家早已存在。就南海仲裁而言,該程序指法庭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除了直接當事方,跟案件有關的非政府組織、法律團體等也可向法庭提交相關意見,尤其是法律技術較強的專業意見,以供法庭參考。
馮華健對《環球時報》表示,遞交意見書的目的並不是要爭論中國和菲律賓的對錯,只是想保護整個國際海洋法體系的誠實和可信度。因為依照海洋法公約,仲裁庭沒有權力對主權作出仲裁。此外,南海涉及很複雜的歷史問題,並非法律就可以解決,只能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16日對《環球時報》說,意見書是否能產生影響,這要看仲裁庭做出怎樣的反應。此前台灣團體提交後,仲裁庭要求菲律賓和中國分別作出回應,給菲律賓3個星期的時間提交反饋意見。從這個角度看,台灣團體的行動確實產生了影響,它讓程序延緩了。現在對香港方面的意見書,仲裁庭只是接收了,下一步是否會做相應反應還無法預估。對於是否能產生影響,馮華健表示,由於他已向法庭提交意見書,在身份上不宜就仲裁案作出預測。不過他已在信中要求能夠到國際法庭進行辯論。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灣團體提交的「法庭之友意見書」指出,專家學者實地勘查太平島後,各自提出地質、土壤、水質及植被4份調查報告,一致確認太平島是島嶼。
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院長傅崑成認為,這第三份意見書對仲裁庭的管轄權以及它對事實認定有疏忽之處做了一些提醒,仲裁庭應該花時間對該意見進行考慮。劉丹也認為,該意見書側重從案件實體方面提出重要論據論點,有助於仲裁庭更好地瞭解中方立場。去年7月和11月庭審的多數證據和專家證言等材料由菲律賓單方面提供。從庭審筆錄看,菲方提供的材料具有一定片面性,而且對論點和論據掐頭去尾,大談對己有利、而迴避對己不利之處。
責任編輯:le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