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如果問你這麼一個問題:胡適、蔣經國、林彪、老舍、林語堂、豐子愷等人的共同身份是什麼?答案就與今天這個日子——6月17日有關。
其實,與他們擁有共同身份的還有如雷貫耳的以下幾百位:林語堂、豐子愷、梁實秋、曹禺、冰心、巴金、茅盾、沈從文、葉聖陶……梁漱溟、蔣百里、傅斯年、翁文灝、蔣廷黻、丁文江、陳衡哲、柳詒征、竺可楨……李宗仁、陳誠、白崇禧、張發奎……邵力子、孫科、陳立夫、黃旭初……金庸、黃仁宇、費孝通、范旭東……
114年前、公元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這一年注定不平凡:1月,被八國聯軍嚇跑了的慈禧和光緒回到北京;3月,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成立;7月,美國卡里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空調……
也正是這一年的6月17日,天津法租界,誕生了一份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紙。
即使你不是新聞專業,即使你對歷史不感興趣,但是只要受過滿屏的民國劇、抗戰劇、諜戰劇的轟炸,你一定見過這份報紙,它的名字就是「大公報」!今天,2016年6月17日,是這份百年老報114歲的生日。
關於這份報紙的歷史和影響,各種文獻資料汗牛充棟。一戰後唯一現場報道巴黎和會的中國記者胡政之來自《大公報》;最早報道九一八事變、獨家披露汪精衛賣國密約、最早和全程報道了二戰歐洲戰場的報紙是《大公報》;最早發佈中國政府將收回香港、及時披露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是《大公報》;為中國新聞界培養了最多人才的也是《大公報》。
季羨林先生曾說:「《大公報》的一百年可以涵蓋中國的20世紀,從第一期到現在,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中國現代史。」這句話已概括了一切。
而前文所羅列的那些成百上千的政治領袖、軍事名將、文學巨匠、國學大師、科學名家,他們的共同身份在於,都曾是《大公報》的作者,在這份報紙上發表過文章。《大公報》非同一般的歷史影響,僅從這一側面就可窺見一斑。
譬如,林彪是一位軍事天才,心思縝密,沉默寡言,自視甚高,但也曾為《大公報》寫過稿。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1937年12月30日,大公報發表了林彪的文章《抗日戰爭的經驗》,他在文章中分析了敵我優劣,指出:「我軍不應該分散兵力處處防禦,不應設縱橫數百里之防線,蓋如此則處處工事不堅,處處兵力薄弱,處處均易為敵突破。」
蔣經國1942年3月曾在《大公報》發表《一個縣長的死》,悼念積勞成疾病逝的江西南康縣縣長王后安。用現在話說,這是一位「焦裕祿式的好幹部」。蔣經國早年曾擔任江西贛南行署專員,對贛南官民感情篤深。
至於曾在《大公報》發表文章的大作家,那的確是燦若群星,不勝枚舉。僅僅舉一個例子吧。1937年1月1日《大公報》「文藝副刊」刊登了作家們對曹禺劇本《日出》的「集體批評」(評論)。看看作者的陣容吧:茅盾、孟實(朱光潛)、葉聖陶、沈從文、靳以、巴金、陳荒煤、黎烈文、李蕤。這樣的版面,除了「給跪了」,其他的形容詞都是多餘的。
《大公報》不僅是文學家的沙龍,更是大學問家們的樂園。1934年1月1日,《大公報》在要聞版以顯著地位,刊出了「特別啟事」,每星期日,敦請社外名家撰述「星期論文」。而後,慕名加入作者隊伍的囊括了胡適、翁文灝、梁漱溟、傅斯年、蔣廷黻、梁實秋、陳衡哲、竺可楨、范旭東等大學教授和各界名流,多達兩百多人,涵蓋了各個學科,無分政治立場,單看「術業有專攻」,兼收並蓄。胡適是這一行動的最早倡議者之一,也是最積極的作者之一。1934年1月7日,他發表了在「星期論文」中的第一篇《報紙文字應該完全用白話》。
如果覺得前面這些內容太「高大上」,那面下面這些一定是非常接地氣的:家喻戶曉的漫畫《三毛流浪記》就是1946年在大公報上發表的。金庸大俠的《書劍恩仇錄》最早也是在《大公報》旗下的《新晚報》連載。金庸當時是大公報的編輯,後來他一直稱大公報是「舊主人」。
能夠承載如此豐富的內容、吸引如此眾多的「大家」,離不開一代代《大公報》人的堅忍不拔、團結奮鬥。114年的歷史上,《大公報》曾輾轉天津、上海、漢口、香港、桂林、重慶、北京等多地,但始終秉持筆錄歷史、文章報國,絕不言棄。香港《大公報》1948年3月復刊,將這份報紙的血脈、文脈延續至今。
《大公報》的卓越貢獻得到了國家和社會各界的肯定。2012年《大公報》創刊110周年時,習近平專門致信祝賀指出「《大公報》具有悠久和輝煌的歷史。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報歷程中,始終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立言為公,文章報國,享譽海內外。」
習近平還高度評價了「《大公報》立足香港,心繫祖國,面向世界,在團結凝聚香港社會各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關注社會民生事務、推動香港與內地交流合作、增進香港同胞對祖國的瞭解等方面不懈努力,多有建樹。希望《大公報》弘揚百年愛國傳統,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擴大影響力,為『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繼續做出新貢獻。」
《大公報》擁有厚重的歷史積澱,但並不因循守舊,而始終以創新精神走在時代發展前列。1995年,大公網順勢而生,成為香港最早創建的互聯網媒體之一,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大公網組建了覆蓋全球的新聞團隊,已成為全球知名華文網絡媒體。
「有容乃大,無私則公」。正是憑借這種包容開放的氣度,《大公報》吸引了各個時代那些引領浪潮、叱吒風雲的大家、巨匠、名流、精英的青睞、參與,得到了大眾讀者的喜愛、肯定,並不斷吐故納新,繼續抒寫著一段114歲的青春。(文|馬浩亮)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