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再回1976的唐山——紀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

2016-07-28

【文匯網訊】據央廣網報道,今天唐山大地震40周年紀念日。40年前,河北唐山,短短的23秒,奪走了24萬人的生命,也讓這個工業城市在震後整整15天裡,成了一座孤島。

時任唐山機場調度室副主任的李升堂和開灤煤礦唐山礦區工會副主席的李玉林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地震發生時,他們從空中、地面兩條線,分別到北京,向中央請求支援。

大地震震碎了他們的家庭,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時隔40年,地震發生、求助、救災的每個瞬間至今鮮活。

1976年7月27號,當晚的唐山,天氣格外悶熱,天空出奇地發亮。時任唐山機場調度室副主任的李升堂回憶,妻子當時就想到了地震。「我老伴跟我說,哎呀,是不是要鬧地震啊,我怕她睡不著,就說,不要瞎想,夏天都這麼熱。」

同一時刻,開灤煤礦唐山礦區的工會副主席李玉林剛剛升井,在井下連干了兩天一夜,回家後,他累得連飯都沒吃,就一頭倒在床上。

7月28號凌晨3點42分,地動山搖。倖免於難的李升堂從廢墟中爬出來,把一對兒女抱到院子裡的樹下,轉身跑向1公里外的機場調度大樓。但機場的損毀情況讓李升堂幾乎絕望,調度大樓的八根柱子,震斷了四根,指揮系統全部癱瘓。李升堂和戰友搜遍整個場站,也只找到一部勉強能用的超短波電台。

李升堂回憶說:「就剩一台導航台。什麼對空台、固定塔台、天線都完了。一共有兩架飛機。裡-2飛機能飛複雜氣象,後來發現通訊車還能用,後面壞了,還能派出來,那上面能發電。」

開灤煤礦。李玉林急著往礦區趕,他擔心井下生死不明的工友們。站在漆黑的礦山上呼喊,能回應李玉林的,只有武裝部幹事曹國成、機電科絞車司機袁慶武和礦山救護隊司機崔志亮三個人;能找到的設備,也只有一輛沒被震壞的礦山救護車。

去北京!向黨中央報告!這是李玉林當時唯一能想到的法子。「上北京去的概念是從我家到礦裡跑的過程中產生的,我所看到的都是廢墟,沒有別的了。」

地震30分鐘後,這輛紅色礦山救護車拉響警報,載著李玉林等四人從礦區開出,一路向西,直奔北京。

向中央請求支援,也是李升堂腦子裡的第一念頭。他準備啟動電台引導飛機飛北京時,卻被戰友摁住:未經批准,起飛就是違紀。

震後的唐山,開始下雨,李升堂最終拍板。地震後第一架飛往北京的求救飛機在沒有導航台、僅靠李升堂肉眼指揮的情況下,衝出跑道,冒雨起飛。

李升堂說:「這是非常時期的一次特殊起飛,我讓調度員,讓飛機起飛。就這樣,6點多起飛了。」

當李玉林的車到達北京時,李升堂所指揮的裡-2型飛機,也順利降落在南苑機場。兩輛車在清晨北京的街頭相向疾馳,最終,他們在中南海新華門前相遇。沒有寒暄、沒有交流。他們心裡想的,都是怎麼把災情以最快的速度報告中央。

震後4小時18分。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李玉林向中央領導匯報開灤煤礦的災情:井下還有幾千名礦工。

當時的李玉林們並不知道,在開灤煤礦地下590米,數千名逃到大巷上的礦工們正在黑暗中等待著一個命令,時隔40年,機電工人張國成還清晰記得當時的場景。

張國成回憶說:「當時給我的感覺是工作面垮面了,木板撞掉了,我們從小縫硬擠出去的。從工地下來的工人等著領導指示,西安別動著,當時組織性特別強,一點沒亂。」

地下搜索緊張而有序的進行著,直到找到最後一名工友,這支數千人的隊伍,才開始憑借頭頂的礦燈照路,一步步向沒有坍塌的井口移動。最終,所有礦工全部安全升井。

唐山機場。李升堂在調度室裡守候了一夜,不斷調試電台的按鈕,生怕錯過空中的任何一絲信號。

上午9點,震後第五個小時。電台裡終於傳來了無線電密語對唐山場站的呼叫,要求提供著陸條件:這架兩小時前從北京沙河機場起飛的米-8直升機,正是中央派來的第一架救援專機。

隨著救援物資到達唐山的,還有向中央匯報災情又折返回來救災的李玉林。在趕回開灤煤礦的路上,他扯著嗓子呼喊,把中央決定馳援唐山的消息,告訴沿途的受災群眾。

李玉林說:「我把情況跟他們講,圍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哎呀那個口號喊的,我從來沒有聽過,那都是發自肺腑的。幾乎都是喊破了嗓子那麼喊的,很多傷員都在地上躺著,雖然喊不出聲音,但張嘴那勁兒我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記憶猶新。」

回到唐山的李玉林才知道,包括他的父母和兒子在內的14名親人在地震中喪生。草草掩埋至親掩埋後,李玉林回到礦上。靠著困守唐山的兩萬多名礦工,開灤煤礦在震後第10天,正式恢復生產。「傷的人把死者安置好了以後,都回來放礦了。有煩人排水保礦,有井上恢復建設,清理東西等,全部鋪開,十天之後基本礦上全是人,那時候哪家都有困難,沒有沒困難的,那也都來。」

由於鐵路和公路都受到了嚴重破壞,開闢空中通道是救災的惟一選擇。空中救援,在震後5小時18分後正式開始。然而,電力中斷,跑道燈全滅,沒有導航設備,唐山機場成了「睜眼瞎」。沒有跑道燈,戰士們搜羅來幾百盞馬燈替代。而來自全國30多個機場的13種機型,就靠著李升堂耳朵聽音、肉眼觀察的方式引導,在近千次的餘震中起降。最緊張的時候,平均2分鐘就起降一架飛機,創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跡。地震後的14天關鍵期內,2萬多名傷員,無數的救災物資,就從唐山機場那條窄小的跑道上起降。

李升堂說:「起降相當難。有的大航線、小航線、對頭起飛、交叉起飛、兩頭起飛,把一條跑道當兩條跑道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機場起降率,多運傷員,多運救災物資。最多一天360,平均每天有兩百架起降。十五天我都沒洗臉,都沒休息。」

8月11號,震後第15天,唐山通往外界的的陸路,終於打通。廢墟中的唐山,終於不再是一座孤島。

今年80歲的李升堂,左腳有些不靈便,每爬一層樓,都要歇上好一會。但只要聽到頭頂有飛機飛過,他還是會興奮。

而在曾經掩埋遇難者的開灤煤礦沉降區,如今,建起了2016年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園區。經歷地震的礦工們早已退休,機電工人張國成退休後喜歡上了攝影。他說,就愛多拍拍現在的新唐山。「世園會沒有搞園藝的時候也拍了好多,現在建好了我又拍了好多,這倆一對比,不用我說別人也能看出前後的變化,對不對?」

然而,當走到園區中央時,他還是放下了手中的相機,靜靜地站著。他面前這座寓意鳳凰涅槃的主題雕塑「丹鳳朝陽」,似乎還在提醒著來這裡參觀的每一個人,不要忘記這座城市的曾經。

張國成說:「我在唐山市六十多年了,你看當時地震死那麼多人,掩埋了屍體恢復家園,唐山市死了20多萬人,他還能這樣,挺起腰桿頂天立地,該恢復生產恢復生產,該怎麼生活怎麼生活,這就是唐山人!」

責任編輯:陳敏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