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史修訂勿繁瑣 列入必修是關鍵

2016-09-30

【文匯網訊】特區教育局為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修訂展開為期一個月的首階段諮詢,昨日舉行了首場由中史科教師參加的諮詢會,會上發言熱烈,有讚揚修訂「古今並重」方向正確、也有批評修訂為「開歷史快車」,看來毀譽參半、意見不一。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評文章《中史修訂勿繁瑣 列入必修是關鍵》指:今日特區政府教育當局能夠「從善如流」,對中史科課程內容進行修訂及諮詢,用心是值得肯定的,即使被一些人譏為「補鑊」,也總比不「補」和繼續「無動於中」要好。然而,修訂方案提出來了,目標和方向卻仍有進一步明確的必要。

自年前「反國教」開始,到違法「佔中」,以至近日的「港獨」冒頭,青年學生成為參與「主力」,不少社會人士憤慨地指出:此一現象實與近年中史科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淪喪」有關。

有關批評,是沉重以至沉痛的,也是中肯和實在的。不學歷史、少學歷史,不知五千年中華文化光輝燦爛的過去、不知二千年歷朝歷代成敗興替的經過與原因,更不知近代中國被列強瓜分蠶食以及八年抗戰血肉長城的慘痛經歷,今天的青年學生把雙手交叉起來「反國教」,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因此,今日特區政府教育當局能夠「從善如流」,對中史科課程內容進行修訂及諮詢,用心是值得肯定的,即使被一些人譏為「補鑊」,也總比不「補」和繼續「無動於中」要好。然而,修訂方案提出來了,目標和方向卻仍有進一步明確的必要。

有關修訂內容,主要是將中國歷史劃分為四個階段,每一階段又劃分為政治演變、文化特色,並加入「香港發展」;課時方面,平均一周兩節,扣除測驗考試,每個學年約有五十節課,三年就是一百五十節。

從方案而言,煌煌自「三皇五帝」、兩漢隋唐、宋元明清到新中國成立以至改革開放迄今,要在一百五十節課時中全部講完,不說「囫圇吞棗」,學生能知個大概已經算不錯的了。但是,一部中國歷史,多少學者專家窮畢生之力也還研究不完,又何況還要應付大量學科和考試的初中生呢?能在三年的中史科學習中得知中國歷史有文字記載的有多少年,什麼叫做「貞觀之治」、「康乾盛世」,什麼叫做「辛亥革命」與「國共合作」,已經是「飲得杯落」的了。

事實是,今次的中史科修訂和諮詢,關鍵並不在課程內容的分佈,也不在課時的多寡,而是中國歷史在整個中學包括初、高中階段,都必須獨立成科、而且是人人要讀的必修科!不如此,再繼續目前中史科在初中階段可以與「世史科」以至其他社會人文科目「合併成科」,在高中階段是「可修可不修」的「選修科」,則不論課程內容如何改革,如何「古今並重」、如何加入「香港元素」、如何「活化」,都只能是「瞎折騰」和一句空話!

「合併成科」就是可以不獨立成科,「選修科」就是「可修可不修」,如此「名不正、言不順」,委委屈屈、含含糊糊,而不是光明正大、理直氣壯:中國香港特區青年學生必須學會中國歷史,則不能排除「交叉手反國教」還會再出現,「港獨」禍害也難以根除。

責任編輯:黛霁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