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民記斥游梁「二次傷害」慰安婦

2016-11-11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文森)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香港淪陷,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歲月,不少女性更被迫充當慰安婦。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及葛珮帆今日聯同「歷史監察 網民自發」舉行記者會,批評「青症雙邪」游蕙禎及梁頌恆二人在宣誓時以「支那」的辱華字眼,是對慰安婦的二次傷害。

盧先生憶日佔 痛批辱華言行

曾經歷香港淪陷的盧先生,目前在一間中學任職數學教師。他憶述,自己7歲時由廣州為逃避日軍,母親帶他逃難到香港,豈料香港也被日軍入侵。在日治時期,糧食及藥物嚴重匱乏,兩名弟弟因生活條件太差而無法存活。當時,他們都要向日軍躹躬,而日軍及同行的漢奸會侮辱中國人為「支那」,故他對該兩字十分反感。

盧先生續說,雖然戰爭時年紀尚輕,但目睹了日軍的性暴力罪行,「曾有漢奸帶同多名日軍到我的住所搜屋,當時媽媽及兩名姑姐為怕被日軍捉去當慰安婦,不惜冒死由家中露台爬往鄰居住所始逃過一難,日軍亦因搜不到人而大肆破壞家中。」

麗芸珮帆等倡設慰安婦史展

蔣麗芸批評,游蕙禎及梁頌恆在宣誓時所說的辱華字句,令很多華人無法接受。本身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的她表示,因應有議員將在下周的委員會討論歷史科,屆時會把慰安婦歷史問題一併討論。葛珮帆則指,有議員在宣誓時把中國讀成「支那」,挑起部分曾經歷二次大戰的長者,回憶起戰爭時代的慰安婦暴行,自己作為女性感到心情沉重,並痛斥時下香港有部分年輕人對歷史無知。

「歷史監察 網民自發」召集人李美娜認為,年輕人若不明白「支那」的意思,不可以怪罪他們,但若有意圖去傷害他人,對慰安婦而言是雪上加霜。

她批評,游蕙禎及梁頌恆在宣誓時帶同道具,明顯是有備而戰、公開地侮辱該段辱華歷史,令她感到難受,認為對方即使不同情慰安婦,也不應加以傷害。

她續說,韓國、台灣、加拿大及澳洲等地都有設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內地更曾為24名慰安婦提出訴訟,反之香港什麼都沒有做,保育慰安婦歷史的工作少之又少。他們建議香港歷史博物館增設慰安婦歷史展區,及在港豎立一座慰安婦紀念銅像,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慰安婦歷史。

責任編輯:楠晴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