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政協委員:城鄉教師均衡發展 中國教育才有希望

2017-02-16
《致教師》研討會在京舉辦(張碧輝 攝)。《致教師》研討會在京舉辦(張碧輝 攝)。
陳秋影(左)、朱永新(中)、郝振省(右)探討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張碧輝 攝)。陳秋影(左)、朱永新(中)、郝振省(右)探討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張碧輝 攝)。
吳正憲表示,有多少教育情懷,路就能走多遠(張碧輝 攝)。吳正憲表示,有多少教育情懷,路就能走多遠(張碧輝 攝)。
徐雁(左)與邢如瑞(右)談書香校園建設、中美教育交流(張碧輝 攝)。徐雁(左)與邢如瑞(右)談書香校園建設、中美教育交流(張碧輝 攝)。
《致教师》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張碧輝 攝)。《致教师》研讨会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張碧輝 攝)。
最美鄉村特崗教師高進儒:教育沒有霧霾(張碧輝 攝)。最美鄉村特崗教師高進儒:教育沒有霧霾(張碧輝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任芳頡 凱雷 實習記者 張碧輝)2017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教育是眾多民生話題中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未來中國教育改革方向亦備受矚目。2016年全國政協高度關注教育事業發展,全年對科普教育、特殊教育、學前教育、中職教育等展開多次調研,提出一系列支持教師建設的針對性諫言。兩會前夕,眾多全國政協委員、教育專家及來自一線的優秀教師再次共同研討,把脈中國教育事業。與會人員認為,中國教育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問題,又是當代中國的最大希望。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於完善教師隊伍,教育沒有霧霾,應重視教師均衡發展,特別是鄉村一線教師的發展。鄉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是分不開的,要吸引最有情懷、最有理想、最優秀的教師來做這樣一份事業,並且給予鄉村教師最好的待遇。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新書《致教師》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此次研討會是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就教育話題進行的專題研討會,參會人員既有朱永新、郝振省、劉彭芝、吳正憲、徐雁等教育界別的政協委員,又有陳秋影、竇桂梅、馬國川等教育界大咖,更有來自一線的最美特崗鄉村教師高進儒,他們共同探討中國教育發展之路。

陳秋影、劉彭芝:因教育而生活 與學生共同成長

朱永新《致教師》短短兩年發行超20萬冊,已成為中國教育界一線教師的品牌讀物,長江文藝出版大教育書系推出的《致教師》一書更像是一部教育小百科全書,以書信的形式真誠、智慧的回答了一線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直面並解決現實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習主席初中語文老師陳秋影今年已78歲高齡,她專程趕來,緣於她讀到《致教師》中「智慧愛」、「與學生共同成長「所引起的共鳴。她回憶習主席去年教師節前夕回母校八一學校時師生互動的真情,談到朱永新所言」學生、家長和教師構成了一個立體化多面教育體系同盟」時她在一線教師工作中的切身體會與洞察。陳秋影說,朱老師回答提問時所言師生是共同體,生命融合等段落都打動人心,說到教師的心坎上。

今年72歲的劉彭芝委員是人大附中校長也是社會各界尊重的一線教師中的教育家,她以教師的「洪荒之力」破題講述從教五十年的深刻體會: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尊重是教育真諦,尊重是創造的源泉。她以與朱永新教育交往與讀《致教師》的深切感受談到,希望老師們隨時把笑容掛在臉,走進學生中間你老是微笑,孩子們會覺得非常親切,跟老師微笑老師心裡輕鬆;青年教師向老教師學習教育情懷,老教師向青年教師學習最新的技術和知識,老教師要敢為人梯,要做鋪路石不是絆腳石。朱永新老師很喜歡和普通教師交朋友和家長交朋友,正是因為是這樣才能搜到切實的問題,促進教師發展寫出這部力作,希望有更多教師像朱永新老師一樣敢追夢,勤思想,為教育而奮鬥,因教育而生活。

郝振省、吳正憲委員:有多少教育情懷與思想路就能走多遠!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對《致教師》深有感觸,從鄉村小學成長到這第一次來清華附小很感慨,想到當年農村學校哪有圖書館,「當時我的小學老師有限把自己的書獻出來一點在很破爛教室裡面搞了一個閱讀角讓孩子們有書讀,讓我永遠感激」。好書要真正給讀者以精神的滋養,不是形式為王,內容為王也不夠,《致教師》坦誠回答教育生活中尖銳的現實問題給一線教師以新思想的啟蒙,思想為王為關鍵,方有永久的生命力。

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特級教師吳正憲對《致教師》深有共鳴,教育情懷對做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工作僅僅出工出力還不夠,必須要付出真感情。「有多少教育情懷,路就能走多遠!」《致教師》中所蘊含的濃濃的教育情懷,是從骨子裡面、心底湧出來的,是對教育、孩子、事業的大愛。當然,除了教育情懷,教育理想與追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做教育的老師缺少理想,也會在崗位上戰戰兢兢。過一種完整的教育生活,就要把理想和實踐相結合。所以理想讓老師看到希望之路,讓每個困惑的老師有新的期待、新的亮光。教師的職業狀態也影響著職業生命,特別是社會發展的今天,在各種利益的驅動和互相攪動下,還能用一種安靜平和的心態面對教育、面對生活不失理智,內心充滿熱情與激情,是做好教育工作特別的地方。最後她由衷地向朱老師表達感謝,「新教育的思想不僅對我個人,以至於對我們的團隊、一線教師影響都是非常深刻的。」

竇桂梅、馬國川: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師共讀《致教師》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以「幸福與完整」解讀《致教師》的深刻內涵:幸福來自一線老師,雖然負擔重、壓力大、面對不可預測的挑戰,但仍可以在教育當中尋找安慰、尋找激情;完整是從一個人成長週期來談,幸福的完整就變得更加長遠,歷久彌新。朱老師反覆告誡、強調給我們要為了完整幸福生活而讀書,「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與閱讀相遇,《致教師》與寒假相遇,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清華附小這個寒假的教師共讀書就是《致教師》。竇校長就是《致教師》的直接受益者,這本書啟迪她如何游刃有餘處理各種複雜關係,如何努力解決教育的各種問題,如何為每個老師和學生營造一個安全的平台、豐富的環境。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秘書長馬國川說,教育改革及發展需要成千上萬個教育家推動。何謂教育家?他借中南財經大學老校長的評判標準「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還有實踐,要在教育裡面當過校長,要影響真正的學生」馬國川認為,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種更加系統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越來越得到教育學界和社會的認可。實踐上,倡導新教育理念已經走過幾千所學校,受益學生達到幾百萬人,朱永新老師毫無疑問是一位繼陶行知先生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中國教育需要更多的像朱老師一樣的好老師。

徐雁:朱永生學識見識與膽識 引領書香校園建設

江蘇政協常委、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教授徐雁從社會學角度為我們解答幸福感從何而來,「實現了童年夢的人幸福感最強,實現童年夢的過程中,自強奮鬥,自尊達到自豪甚至是自傲的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就是幸福的狀態。」《致教師》提出了很好的概念,特別是如何讓教師形成一雙慧眼。何謂慧眼?不僅是對教師職業、崗位和角色的自我發現,還要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和短板,書中對這些問題都有很好的建議和構想,對教師有重要的啟發。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數據時代,信息急速膨脹,很多教師只會拿來主義,「吃下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草汁」,這跟中國長期以來的師範教育格局、考評體系、應試教育都有關係。學會如何在信息海洋中間提煉自己的知識,再把知識通過個性化的消費,吸收上升為教書育人的智慧就顯得尤為重要。朱先生的學識、見識以及關於發起新教育實驗的膽識都決定了這本書的人文含量,使建設以書香為主旋律的學習型校園成為可能。

凱雷:推出名師系列 好家風好校風造就好學生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北京新聞中心副總編輯凱雷以因《致教師》結緣文匯報推出教師節陳秋影與朱永新兩位名師訪談系列時講到,教育不僅是育教,更是育人。朱永新書中的娓娓道來的「智慧愛」、「與學生共同成長「是教書育人的真諦,習主席初中老師陳秋影正是體現這一教育理念的最具典型性的中國好老師的代表。陳老師講述的她與逾千學生的在五十年來的互動、交往,香港文匯報高級記者凝哲與我訪談到的超一百個直指人心的師生互動故事囿於篇幅只擷取二三,期待匯結成冊,希望與《致教師》構成一種跨界融合的姊妹篇,讓海內外的一線好老師共同讀到,體驗兩位老師在新教育領域的踐行真知。

朱永新所言,教育從家庭開始,父母要與孩子一起成長,凱雷並以兩個親身體會的小故事談到《致教師》中倡導的家校共建理念所帶來的共鳴,一是習仲勳為他的老師富平立誠中學校長郗慎基解決工作,平冤昭雪的兩封信,一是文匯報報道習近平與陳秋影五十載師生情緣。他說,《致教師》不僅是中國每一位教師的成長教材,也是做好家校共建,有機聯結好家風、好校風的啟迪教師與家長的與孩子共同成長的讀物。

凱雷說,讀《致教師》,訪談陳秋影朱永新兩位名師,我們感受到的是好書和好老師都有著內在的人格魅力。陳秋影老師講到習近平尊師重教點滴細節,尤其是我們瞭解到當習近平遭遇校園不公正待遇時,正是陳老師挺身而出,五十年後習主席回到母校「八一中學」與陳老師再次執手相見,令人感慨家風、校風,尊師重教,是三位一體。有好老師,有好家長,就有好家風,好校風,方能真正鍛造出好學生。

朱永新:支持鄉村教師 提供更好資源與思想

朱永新由衷希望有更多的人加盟、關注、參與到新教育事業,「新教育是個石頭湯,是我們大家一起做的,新教育每天都在不斷的豐富、成長和完善,每一年新教育都在進步,每一年我們都在努力的超越自己,沒有新教育自身成長也很難有教師的成長。我們要不斷的幫助老師去提升,為老師提供更好的資源和思想。」

關於鄉村教師的發展,朱老師也暢想了美好願景。要想為鄉村教師提供最好的待遇,最好的支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吸引最有情懷、最有理想、最優秀的教師來做這樣一份事業,並且回報給他們最好的待遇。同時,讓這樣一群懂教育、熱愛教育、理解教育、尊重教育規律的人去做。

最美鄉村老師冀加入新教育大家庭 北京老師委員齊歡迎

《致教師》研討會現場,來自遠離沿海的省份甘肅隴南高進儒老師的發言深深感染了與會者,正在北京延慶支教的全國特級教師吳正憲委員,清華大學附小校長竇玉梅和朱永新都支持鼓勵這位中國最美的鄉村老師,朱永新與竇玉梅表達加強與隴南鄉村學校的互動合作,吳正憲老師更發言歡迎高進儒來北京進修,讓一線鄉村的好老師有更好的鍛煉與成長。

《致教師》有回家的味道, 希望所有鄉村特崗教師讀到

在最美鄉村特崗教師高進儒眼中,教育沒有霧霾,鄉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是分不開的。回想曾經在鄉村教書,他不由感慨,「我在鄉村已經待了10年了,很多人提起鄉村教育有點棄學般的感覺,鄉村教育的問題來源於物質貧乏,然而精神的貧乏更重要。」即使目前的鄉村學校存在著一些問題,也仍然需要發展,鄉村教師同樣需要成長。《致教師》是一本鄉村教師能看懂、並能為之解惑的書。這本書非常有指導性,在中國教育學會影響非常大。

高進儒說 ,朱老師的《致教師》給一線老師40多封信裡面講到,人人都可以過一個幸福完整的生活,鄉村教師和一線教師都需要有自我修煉的追求,高進儒含著眼淚說,讀了3,4遍《致教師》,有一種「回家的味道」。真希望所有的鄉村特崗教師能夠讀到這本書,更希望能加入新教育實踐的大家庭。

推動中美交流 《致教師》將出外文版

高進儒的發言也深打動在場的民辦教育家愛德星教育集團董事長邢如瑞、劉新明博士與長江文藝出版社的負責人。長江傳媒集團副總裁那拓祺表示,《致教師》與一線教師的感言彙集成冊將讓中國更多的教師讀到,讓社會各界關注鄉村教師。邢如瑞與劉新明長期推動中美教育交流,邢如瑞提出的教育理念「教育為人生幸福服務」與朱老師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謀而合,她感慨道,「再沒有一本比《致教師》更貼切老師心靈碰撞和呼喚的書了!」朱老師的書中所蘊涵的內容更多是思想,劉新明希望把中國教育家是如何辦教育的思想引入世界,讓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英美等國家看到中國教育理念是先進的,「我們是有5000年文化根基的一個民族,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國際地位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有思想。」他自告奮勇希望搭建一個團隊將《致教師》翻譯成他國語言,與全世界分享中國的新教育思想。中國未來的教育會不斷更新、不斷國際化、不斷融入到全球整個體系當中。

新教育實踐最關鍵的問題是做一個幸福完整的教師,尊師敬師,幫助一線老師成長這成為與會者研討的共識。《致教師》的作者、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以一句話來闡釋這本書的真正意義,「一本書是有生命的,不僅僅因作者寫出來而富有生命,是書的讀者給它生命。把這本書喚醒,有越來越多人讀它,幾代人不斷地去讀它才更有生命力。」他悉心探索新教育15載,指出中國教育的進步與教師是分不開的:教師好了教育就好了,教師好了孩子就好了,中國需要造就一支真正優秀的教師隊伍。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