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全國政協委員余輝:增強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國學

2017-03-12

【文匯網訊】(記者江鑫嫻 凱雷 兩會報道)中國社會科學方面重要的學科冠名應與其內涵相符,其中深藏著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這些已經超出了一般意義的學術觀點。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余輝認為,中國國學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主要來源,在當今國際視野下,應認真對待「國學」和「漢學」的問題。

余輝認為,在西方學者看來,「漢學」即關於中國的學問,她不包括藏學、蒙學、滿學等少數民族的學問,這是西方列強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殖民東方時形成的陳舊觀念,在今天看來這已經超出一般性的學術研究,是一個文化安全問題,關乎國家的民族政治,因為一些台獨分子和國外的藏獨分子及製造國家分裂的右翼分子就此鑽空子、造輿論,推行他們的「民族國家」理論,以此作為製造國家和民族分裂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根據。

余輝表示,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早就批判了國外的這些理論,馮其庸先生生前在出任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時,在其下成立了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也就是要解決「國學」的概念問題。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先生等創辦《華學》雜誌,長期堅持將我國其她民族的文化藝術研究成果囊括在內,這表明學術高端均否認將「漢學」等同於「國學」,他們對「國學」「中國學」「華學」與國外所說「漢學」的區別界定是完全一致的。

為此,學術界和文學藝術界要強化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學」或「華學」的意識,科學審視「國學」的學術結構,所謂國學即漢學的觀念,無論在邏輯上還是在學理上都是說不通的,滿學、藏學、蒙學以及其他同胞民族在中國境內形成的學問,和漢學一樣,都是中國國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只是漢學因人口、歷史等原因,內容更加豐富。我們的價值觀必須注意其學科覆蓋面的科學性和事物關係的邏輯性,必須形成體系性的深度認識,這樣才會被西方世界所理解和接受,防止被盜用。

余輝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繼「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之後提出了第四個自信即文化自信,是中國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精神食糧,文化自信的根本問題在於弄清我們自己的文化源流和融合過程,才能講好中國故事,一個說不清楚自己歷史的民族,很難談得上文化自信。

余輝建議,在經過中國頂級專家學者的深度討論後,明確「中國國學」「華學」「漢學」的標準性闡釋,如基本概念、準確定名和界定範疇等,使之符合邏輯、符合學理,無懈可擊。對國內只研究儒學而冠以「國學」名稱的研究機構,應該達到「國學」的學理範疇要求,不得濫用「國學」之名,要建立相應的檢查制度。

余輝表示,應在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學術單位建立一個「中華傳統文化中外文網站」,向國內外各界標準闡釋中華民族自有文字以來的殷商時代到清代的各類人物、事件、典籍和各類數據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的介紹等,以正海內外之視聽。同時也應當保留一些爭論和探索的空間。

余輝還表示,提高國際間學術和文化藝術交流的水平,不片面追求國際間文化藝術交流的次數,而要不斷提高交流的質量,努力向兩極發展,即向學術高層和普通大眾,不斷擴大正面影響。在國外舉辦古代文物展覽時,與展覽相關的學術活動要緊緊跟上,甚至應該提前進行引導性介入,以正真的實物講好中國故事。

另外,中國文化藝術界在對中國學的研究中,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國民族學的研究,不斷提高中國自己的、科學的民族學理論和實踐成果,鞏固「中國學」的學理基礎。

責任編輯:superman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