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4月27日報道,中央宣布設立雄安新區,在相距兩千公里之外的香港各界密切關註:在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香港有沒有用武之地?記者採訪多位專家均認為,香港在雄安新區規劃和建設中大有可為,可發揮金融、專業服務、法治、國際化、公共事務治理五大優勢,參與雄安建設,現代化城市管理經驗亦可供新區借鑒。專家預見,雄安新區建設勢必會走高端路線,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也可藉此改變傳統合作模式,走向更高端的合作新模式。

圖:雄安新區「華北明珠」安新白洋淀遊人如織資料圖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張燕生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只強調雄安新區的疏解功能太過片面,雄安新區的發展核心是打造中國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因此,香港在雄安新區建設中大有可為,兩地合作前景廣闊。
國際化體現港價值
張燕生提出,「雄安新區最大的弱點就是經濟缺少活力,香港的經濟則充滿活力,有着極好的市場經濟和市場金融機制」。從全球範圍看,香港有現代服務優勢,內地有現代製造優勢,內地和香港互補性最強,合作空間前景無量。過去,內地與香港合作模式其實並不是很好,多是「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及補償貿易)、「前店後廠」(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經濟合作中地域分工與合作的獨特模式,「前店」指港澳地區,「後廠」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傳統模式。「現在內地與香港合作應該邁向高端,這就需要用到香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什麼是香港真正的價值所在?這位長期研究兩地合作的權威專家認為,金融、專業服務、法治、國際化、公共事務的治理,這五個方面都是香港最大優勢,也是內地的短板。這位專家指出,在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內地與香港合作機會很多。若香港與內地在上述五個方面開展有效合作,兩地合作有望從傳統路徑中擺脫出來,形成高端化的新模式。
在張燕生看來,「北京擁有全中國最好的資源、人才、要素。京港兩地在雄安新區的合作路徑就在於,通過優勢互補和要素合作,走向高端,走向規範,走向透明,走向法治,走向現代。」
政策引導不可或缺
張燕生指出,在前期規劃期間,更多的還是要發揮政府的作用,港企參與機會可能不會過多。「現在雄安還是一張白紙,目前尚屬於政府規劃設計的階段,企業入駐需要有足夠的政策引導,只有畫出藍圖,企業才會進駐。」
他說:「有人說現在的雄安相當於80年的深圳,92年的浦東,現在的深圳和浦東資產比當年升值了無數倍,雄安一定也會增值。現在雄安新區吸引的是能看到未來長期發展大勢的戰略家。在此展開的兩地合作也需要開創新思維。」
創新潛力待挖港迎轉型機遇

圖:有香港科技公司研發「納米鑽石生物標記技術」檢測腸癌細胞網絡圖片
包括香港澳門及全國31省市自治區的研發強度排名中,香港排名非常靠後,與西藏、新疆、寧夏、內蒙、甘肅、貴州、廣西、雲南、青海等為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張燕生對大公報表示,「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對香港轉型也至關重要」。
「在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中,這9個省份屬於資源驅動型經濟,香港的研發強度排名居然與他們排在一起。北京的研發強度指數是6,在中國乃至世界排名都是最高的。因此,這為京港合作提出新機遇,就是如何讓香港從資源驅動型經濟方隊進入到第一方陣,至少應該與廣東接近。」張燕生說道。「香港轉型所面臨最大的課題是,如何從現在的金融、房地產為重,像新加坡一樣,逐步轉向資訊和科技產業」。張燕生說:「怎麼就不能發展科技?只發展金融不發展科技,只能說明金融太掙錢了,其實這就是『荷蘭病』,資本都奔向金融和地產領域了。」
張燕生認為,香港有一流的人才,有很好大學,有發達資訊,在雄安新區建設中可扮演重要角色,通過與內地的合作,帶動香港創新和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令香港從中獲益。在共同參與雄安新區建設中,兩地可共同發展公正透明的市場經濟治理模式,也可共同發展創新。香港在創新方面獲益,雄安新區、京津冀地區乃至三北區域(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從市場經濟機制活力獲得更大好處,合作定能締造「雙贏」。
向港取經一蹴而就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南開大學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雄安新區起點和定位就是走高端路線,與香港特區現時發展和生產層次可以形成對接。香港先進的國際化和現代化城市管理經驗可供雄安新區借鑒,避免走內地傳統城市發展老路。他又提出,香港專業人士可先行並廣泛參與雄安新區規劃及建設。
這位專家表示,雄安新區定位不是生產型,更多的功能是與首都相配套和輔助,定位和起點須走高端路線,其規劃設計上應具有國際觀和國際視野,要有高標準的現代化管理模式,香港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避免雄安新區像內地一些傳統城市那樣走管理老路,彎路。他表示,香港先進的城市設計、城市管理運營、人性化的交通道路設置、環保宜居的設計等都可運用到雄安新區。內地特別是北方城市在這些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許多城市規模和面積越來越大,卻兼顧不了人性化,衍生出一些問題,需要一步一步改進。雄安在前期規劃上借鑒香港經驗,就可以避免後面可能的調整重來。
這位專家指出,香港有許多專業人士,這些高端人才若參與雄安新區規劃,用香港理念、眼光和經驗為雄安新區增加新元素,實在不可多得。當地政府需要打破既有格局,秉承開放態度,與港企形成新的合作交匯點。香港一些大學也可嘗試進入雄安開展教育合作。雖然雄安新區短期內對港企港人吸引力或比不上大灣區,但香港可為雄安新區建設貢獻許多新元素,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在港央企紛北上探路

中央宣布設立「雄安新區」後,在港央企順勢而動,招商局董事長親自組團赴雄安考察,華潤集團成立雄安新區專項領導小組。此外,也有一些港企港商表示高度關注雄安新區建設,靜候佳機,待時機成熟考慮入駐雄安新區。
在港四大央企最先動作的是招商局,雄安新區設立決定公布十天後,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即率隊赴雄安新區考察,並專程到石家莊拜會河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許勤,商討參與雄安新區建設事宜。李建紅表示,招商局將在智慧城市與特色小鎮建設、智慧交通、高端物流、創新金融、軍民融合等方面探討與雄安新區合作機會。
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4月12-13日率隊赴京津冀地區調研考察,日前宣布成立「華潤集團雄安新區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將由華潤置地牽頭,推動落實集團各單位參與新區建設和具體工作。華潤集團還將改造升級位於白洋淀的華潤大學;旗下的華潤置地將充分發揮在深圳大沖村舊村改造中的拆遷、建設和運營方面的經驗,積極參與安置區建設;華潤燃氣、華潤醫療、華潤萬家等業務將綜合介入、形成配套能力爭取項目中標。
中國光大集團日前表示,會有序推動旗下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企業設立分支機構;發揮光大國際在新能源環保產業的經濟技術優勢,設立生態環保公司助力打造「綠色雄安」;集團還將擇機成立光大集團雄安總部。
港企港商也表現出參與熱情。在京從事房地產的港商衞樹景對記者說,雖然現在對雄安新區了解不是很多,但肯定會視新區規劃而動,若時機成熟會參與到雄安新區建設中。在內地開展餐飲業務多年的港人黃鴻科稱,餐飲業需要對人流、實際人口、消費水平的綜合因素考量,未來待雄安規劃落地,建設項目動工,在雄安新區開設分店不無可能。
責任編輯:李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