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內地廉價藥去哪兒了?難以承受的短缺之痛!

2017-05-03

【文匯網訊】 對於家住天津的劉希恭來說,今年春天「很難過」。已近80高齡的他,為尋找給兒子治病的一種短缺「救命藥」——青霉胺,心急如焚地跑遍天津各大醫院,然而卻被告知已停產。

像劉希恭老人這樣,期盼能買到短缺藥的患者家屬不在少數。3塊錢一盒的牛黃解毒丸、1塊錢一盒的紅黴素軟膏、2塊錢100片的復方新諾明……曾一度為老百姓熟知的多種廉價藥身影如今也愈加難尋。青光眼手術必用藥絲裂黴素近日被曝在多地面臨斷貨。

「救命藥」去哪兒了?短缺藥又「荒」在哪兒?如何破解藥品短缺困境?

救命藥斷了「供」,病重的他們怎麼辦?

曾經8塊多一瓶,如今賣到98元仍「一藥難尋」。作為肝豆狀核變性疾病的重要治療藥物,對長期服用該藥物的患者而言,堪稱救命藥。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劉希恭輾轉聯繫到藥品生產廠家,卻被告知因原料緊缺,加之不掙錢,企業已停止生產,最大的可能也是今年底生產。

魚精蛋白,是治療心臟病手術的必用藥,十幾塊錢一支,而去年大半年這種藥物在全國多地出現短缺甚至斷供。

世界衛生組織在1977年提出,各國要提供廉價藥,滿足基本醫療需求。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傅鴻鵬介紹,美國藥監局也曾對短缺藥作出定義:「指一個藥品及其替代品種都供應不上、影響治療的情況。」

事實上,我國遭遇的廉價藥「荒」遠不止魚精蛋白和絲裂黴素。傅鴻鵬認為,藥品短缺問題確實可能會對病人造成嚴重影響,但也存在部分企業的過度宣傳。

業內人士指出,基層醫療機構短缺問題更為突出。因廉價藥品短缺,一些農村患者面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危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范利說:「高血壓是農村地區的高發疾病,『降壓0號』被大多臨床醫生公認療效好,而最近調研發現,患者被建議換成更貴的復方藥。」

「廉價」變「高價」,短缺藥到底怎麼了?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廉價「救命藥」的共同點,就是安全、必需、有效,價格不高、臨床用量少、企業生產廠家少。但是少了它,患者不是找不到替代藥物,就是替代藥價格奇高。

低價救命藥緣何會出現「有需求、無供給」的怪象?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指出,藥品是特殊商品,對病人屬於「剛需」。完全靠市場,藥品生產成本上漲,利潤空間下降,藥企不願意生產,醫生不願意開方子,價格低、用量小的藥品就容易短缺。

「我國是原料藥的生產和出口大國,總體上看,原料藥工業屬於精細化工,生產工序多、投入大、高耗能。」專家表示,原料藥分為發酵型和合成型兩類。發酵型的上游為糧食,合成型的上游是原油,這些上游材料價格的波動都會影響到藥品的生產。

原料藥到底有多重要?藥品價格相關監管機構負責人曾表示,我國上千種原料藥中,有50種原料藥只有一家企業取得審批可生產,一家原料藥甚至要供應上百家制劑生產企業,市場依賴度可見一斑。

「一些地方招標一味追求低價格,這也無形中加速了廉價藥的消失。」重慶天聖製藥集團董事長劉群表示,「在利潤過低的情況下,廠商乾脆停產,或者換新包裝再漲價。」

按照現行政策,基本藥物實行省級集中採購,並實行零加成。「不少企業為打開銷路會以廉價藥作為『敲門磚』擠入採購目錄。」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孫建方說,招標幾年一次,藥品一旦以低價招標並定價進入醫保支付體系,即使成本上漲也無法根據市場情況改變價格。

與此同時,「黃牛」倒買倒賣,市場藥品購銷秩序混亂,使廉價藥更「難求」。有關調查顯示,注射用促皮質素正常零售價是七八元,而「黑市」上竟被炒到上千元。即使價格高得如此離譜,仍舊一藥難尋。

摸清短缺藥「家底」,走出「救火式」治理

藥品短缺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難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副局長吳湞指出,藥品短缺成因複雜,主要表現為供應性、生產性、機制性以及壟斷性短缺。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的短缺藥,有的藥品原料供應具有季節性特點,直接影響藥品生產;有的藥品用量很小、利潤微薄,企業缺乏生產積極性;有的藥品供應鏈條長、環節多,供需雙方不能有效銜接;還有個別企業通過控制藥品原料銷售,囤貨不賣……

人命關天,十萬火急。對臨床必需、用量小且易短缺的藥品,必須走出「救火式」的治理模式。江蘇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王詠紅建議,應走出「信息孤島」,盡快摸清短缺藥「家底」,將臨床必需、短缺後影響大的藥品納入重點監控目錄。

近期,食藥監總局也重點圍繞能力性和結構性短缺,採取措施鼓勵這類產品註冊、申報,同時對這類短缺藥加快審評。吳湞介紹,2016年食藥監總局發佈的《關於解決藥品註冊申請積壓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對優先審評列出了17種情形,將臨床急需、市場短缺的都納入優先審評,同時明確優先審評程序和工作要求。

解決藥品短缺問題,既要快速應對燃眉之急,更應著力建立長效機制。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我國將建立完善短缺藥品信息採集、報送、分析、會商制度,統籌採取定點生產、藥品儲備、應急生產、協商調劑等措施確保藥品市場供應。

花少的錢用好的藥——救命藥短缺的問題也並非我國獨有。看來,發揮好政府的「有形之手」,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調節市場失靈的難題,保證短缺藥的合理供應,才能為患者們更好地「托底」。


責任編輯:朵朵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