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早有中資企業抱怨,現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時,金融服務落後,甚至在一些國家想找個中資銀行的網點都很難。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14日下午出席「促進資金融通」平行主體會議時表示,中方願與各國金融監管當局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消除各種不合理的准入壁壘和限制,提供開放、公平、有序的監管環境,來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網絡化佈局。
周小川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僅需要投融資合作,還涉及大量配套金融服務,包括代理行關係、銀團貸款、資金結算和清算、項目貸款、賬戶管理、風險管理等。無論是促進貿易融通,還是更好地服務對外投資,均需要加快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絡化佈局,提高對貿易的金融服務能力,才能盤活整盤棋局。
周小川透露,近期「一帶一路」國家的商業銀行在推動金融合作領域做出了積極嘗試。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已於近期正式成立,將為區域內的金融合作提供廣泛的支持。中國工商銀行與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奧地利等沿線國家主要銀行共同發起了「一帶一路」銀行合作行動計劃,建立了銀行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隨著條件成熟,未來可繼續探討深化合作的形式。
周小川還提到,可以在「一帶一路」推動以社區銀行、互聯網/電信支付為代表的普惠金融發展,而中國農信社、手機支付等方面的發展經驗可借鑒。
在資金融通方面,周小川表示,可運用開發性金融,助力「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根據中國的經驗,開發性金融是指服務國家戰略、依托信用支持、不靠政府補貼、市場運作、自主經營、注重長期投資、保本微利、財務上有可持續性的金融模式。實踐證明,開發性金融業務具有多重優勢,既可連接政府與市場、整合各方資源,又可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長期信用支持,還能對商業性資金起引領示範作用,以市場化方式予以支持。
另外,周小川強調,中國願與沿線國家分享相關經驗,共同探索擴大本幣在「一帶一路」合作中的使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積極使用本國貨幣有助於有效動員當地儲蓄、有利於降低換匯成本、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等。此外,中國還希望進一步推動股票和債券市場等資本市場發展,擴大股權、債券融資市場的連通性。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