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記者 姜嘉軒)「中學生應否談戀愛」曾幾何時是個熱門學界辯論題目,但隨着社會開放與青少年愈見早熟,初戀年齡界線已漸漸提前至小學。青協早前訪問逾7,000名就讀小五至中六本港學生,發現近1/4表示曾有戀愛經驗,當中超過六成於12歲以下已經開始談戀愛。有註冊社工分享經驗之談,形容小五階段是學生開始感覺到「男女之別」的分水嶺,呼籲教育界及家長宜為青少年提供與時並進的引導,協助子女建立正面戀愛價值觀。
逾半12歲前嘗初戀
青協於本年4月至6月以問卷調查形式訪問24間中小學,收回共7,059份問卷。結果發現,近八成學生認為高中或以後階段才是開始拍拖的理想階段,但在表明有戀愛經驗的1,686名(23.9%)同學之中,超過五成人表示初戀在10歲至12歲發生,近一成人表示9歲以下,約兩成於13至15歲,只有12.8%人的初戀是在16歲至18歲的高中階段發生。調查又發現,受訪學生較傾向在同學之間尋找男女朋友,其次為透過社交活動與朋友介紹,亦有超過三成人表示會用手機應用程式或互聯網等網上交流平台結識「另一半」。
青協註冊社工侯孝文表示,小學五年級是一般青少年有關戀愛議題的分水嶺,「女孩子一般比較早熟,也許會覺得男孩幼稚,而男孩則會覺得女孩不講理,兩性磨擦會增加」;與此同時他們亦會開始對兩性感好奇,生活圈子也許會傳出一些「緋聞」。他續分享個案指,「曾有一位小五男生被發現跟蹤女同學回家,經了解後始知他並無惡意,而是想要『保護』女生回家,惟這行為卻為女生帶來困擾」。另有一位女同學因外貌學業並重,在班上被封「女神」,更吸引不少男生成「裙下之臣」,「但女生坦言不太掌握何謂戀愛,更怕拒絕對方後會破壞同學之間的關係,因此造成很大壓力」,可見為青少年建立正確戀愛價值觀的需要。
目前青協有為小三至中五學生提供戀愛工作坊,透過個案討論、角色扮演等互動方式傳達正確訊息。侯孝文表示工作坊會按照學生年級調整課題,「初小會教導學習性別角色,高小則開始討論戀愛、男女相處,初中開始探討表白、求愛拒愛等,高中則講述如何處理戀愛衝突等實際課題」。
青協倡中小學推戀愛課
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強調,工作坊目的並非鼓勵學生拍拖,「但戀愛畢竟是大部分人早晚會面對的事情,不如早作準備」,建議中小學應全面推行以價值教育為本的戀愛課程,除傳授性生理知識外,也應協助學生為談戀愛作好準備,「包括戀愛意義和責任、選擇對象的考慮、兩性溝通技巧、衝突預防和處理及理性分手原則等」。她並呼籲家長宜摒棄「阻嚇式」勸導,並以開明的態度理解子女對戀愛看法,學習「先聆聽,再理解,後指導」的溝通三步曲,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