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A股四度叩關MSCI終成功 專家建議關注ETF指數基金

2017-06-21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A股四度叩關MSCI終成功。MSCI明晟21日宣布,明年6月起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將初始加入A股的222支大盤股。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投資經理余軍認為,A股標的將會逐步擴容,A股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也將有大比例提升。中長期看,國際資金對A股的配置權重將會逐漸加大,中國本地的金融、消費以及製造業等龍頭上市公司將會獲得國際投資者的青睞。

MSCI於2017年6月21日推出MSCI中國A股國際大盤暫行指數,並於2017年8月進一步推出全球及各區域的包含A股的暫行指數,其中包括MSCI中國暫行指數及MSCI新興市場暫行指數。

這些決定意味着,從明年起,海外資金將可以直接通過MSCI新興市場指數購買A股。MSCI估計,全球目前約有10.5萬億美元資金在跟蹤MSCI指數,約有1.6萬億美元資金在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分析,這次納入得到了國際機構投資者支持,主要是由於中國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的正面發展,以及中國交易所放寬了對涉及A股的全球金融產品進行預先審批的限制。此兩項進展對提升中國A股市場的准入水平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他指,在經過三次沖關失敗後,A股終於成功納入MSCI,這表明A股的改革和發展得到國際機構投資者認可,未來必然會吸引更多外資投資A股,這可能成為A股行情啟動的催化劑。這次納入對A股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表明A股國際化程度在提高,這反過來會促進A股的改革進程,推動A股健康穩定發展。

MSCI計劃初始納入222隻大盤A股,基於5%的納入因子,這些A股約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楊德龍分析,這對於納入的股票構成直接利好,同時利好券商股,而大盤指數大漲也將帶動中小創股票的活躍。

建議關注掛鈎大盤指數的ETF基金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投資經理余軍認為,A股標的將會逐步擴容,A股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也將有大比例提升。中長期看,國際資金對A股的配置權重將會逐漸加大,中國本地的金融、消費以及製造業等龍頭上市公司將會獲得國際投資者的青睞。他分析,目前A股偏價值的投資風格還將會延續。

對於投資者如何參與此波行情,楊德龍分析 ,首次納入的222隻股都是大盤股,多數屬於滬深300的標的,可以買入滬深300指數基金,也有不少基金公司發行了MSCI中國A股 ETF基金,投資者也可關注。

從博時旗下產品來看,直接掛鈎MSCI的產品有在紐交所上市的金瑞博時MSCI中國A股指數上市基金,該基金是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的追蹤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的ETF。

余軍分析,MSCI成分股數量集中於非銀金融、房地產和醫藥生物,市值權重最大為銀行、食品飲料和非銀金融,潛在收益標的為金融和消費龍頭股,重點可關注高流通市值、盈利能力強的個股。

他認為,可關注一些大盤指數基金,比如一些基金公司開發的上證50ETF、滬深300、超大盤ETF等指數基金。

未來市場機構化的趨勢有望加速

此前,美國市場的投資者對中國A股的配置相對較少,主要的原因與美國本土資產價格持續走高、美元匯率相對強勢、中國的投資管制等有關。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萬瓊認為,未來人民幣匯率趨於穩定,中國經濟能保持穩定的增長,QFII投資放鬆管制,A股市場將更具吸引力,吸引更多的配置需求。

萬瓊指,MSCI指數體系納入A股無疑將會提振這種配置需求,同時,也會對A股的國際化、成熟化起到積極作用。

美國上市的MSCI新興市場國家指數ETF規模龐大,例如巴西、印度市場規模達到40-50億美元,韓國、台灣亦有約30億美元規模。隨着MSCI將A股逐步納入,也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入A股市場。MSCI納入A股短期對市場產生的影響有限,更重要的影響將在長期。

從長期來看,海外投資者對A股參與度會進一步提升,對A股的認知度和配置需求上升,市場機構化的趨勢有望加速。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