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閃耀著獨具特色的光彩。許多名家大師,都曾留下與香港有關的經典詩句,或是表達對香港被迫割讓予英國的苦痛與感傷,或是表達對香港回歸祖國的欣喜與祝願,或是表達對獅子山下這篇土地的眷戀與深情。時值香港回歸20周年,請跟隨全媒體小編一道,通過香港版詩詞大會,去領略大師詩句中的「香」味「港」情。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唐朝文學家。《踏潮歌》是劉禹錫寫於816年的一首詩,有研究認為是迄今發現的歷史上最早描繪香港風貌的詩。詩中的「屯門」即是如今的新界屯門。唐代時屯門地區扼珠江口外交通要衝,外地船先經屯門然後北上廣州進行貿易。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贈別元十八協律》是其元和14年(公元819年)赴潮州上任途中所作。
鄭貫公(1880~1906年),辛亥革命時期的著名報刊活動家。該詩記錄了早在百年前香港就已寸土寸金,樓價高企。
梁喬漢,祖籍廣東順德,清末民初人。此詩大約寫於光緒初年(1870年代中後期),詩中詞彙華洋、俚俗雜糅。如「衣綠」(警察)、「燕梭」(Insurance)等。
黃遵憲(1848~1905年),清朝詩人、外交家、政治家,曾任清政府駐英國參贊。黃遵憲1870 年秋赴廣州參加鄉試時,歸途經香港,有關而發寫成《香港感懷十首》。金庸先生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曾引用此詩表達香港割讓英國後「國人言及,無不切齒扼腕,引為奇恥」。
聞一多(1899~1946年),著名詩人、學者。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七子之歌》,以七塊被列強侵佔的中國土地為主題,「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鬥」。
古卓倫,香港現代著名紳商,歷任香港先施人壽公司司理、香港中山僑商會副主席、保良局總理等職。《香江曲》寫於1942年,描述了香港金融行業的繁榮。
余光中,台灣著名詩人、作家。曾在香港執教、居住十餘年,創作多首有關香港的詩。《香港結》是1980年代余光中返台之後寫的一首名詩句,表達了對香港的深深眷戀。
金庸,原名查良鏞,當代知名武俠小說大師、資深傳媒人、社會活動家。曾在《大公報》及旗下《新晚報》任編輯,發表大量武俠小說。2007年金庸創作《香港賦》,表達了對香港回歸十年以來繁榮穩定發展的禮讚與祝福。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