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默克爾:G20未能就《巴黎協定》達成一致

2017-07-08

【文匯網訊】 據新華社最新消息,德國總理默克爾8日在漢堡峰會結束後表示,二十國集團就自由貿易達成一致,但未能就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一致。

G20峰會合照,特朗普站邊緣位置。

G20峰會合照,特朗普站邊緣位置。

美國為何退出《巴黎協定》?

文/张霖鑫

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此舉使美國成為反對抗擊氣候變化全球努力的三個國家之一,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作為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的治理模式產生重大影響,也使我們從另一個視角窺探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

一、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受各方質疑

《巴黎協定》是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是開啟全球氣候治理新階段的歷史性協定,事關2020年以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安排。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嚴重削弱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努力。意大利總理真蒂洛尼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及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不太可能重新商定該協議,特朗普的決定也無法阻止其盟國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他們表示將積極推動發展中國家,鼓勵其採用該協定。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特朗普的決定令人心痛,我們依舊願意與全球各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並積極向清潔經濟增長轉型。」

在美國國內,特朗普的決定也遭到了反對。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表示,堅守《巴黎協定》的國家,將是獲益於新創造的就業崗位和產業的國家,並相信美國的各州、城市和企業將會加大努力,「幫助後代保護我們擁有的唯一星球」。曾代表美國就《巴黎協定》進行談判的前國務卿克裡則指責特朗普將美國變成了「世界上的環境棄兒」。《紐約時報》2017年6月1日報道稱,包括加州、華盛頓及紐約的3位州長、30位市長、超過80位大學院校校長及超過100家企業的企業主決定要自行遵守《巴黎協定》條約,盡保護地球之責。此外,另有媒體報道指出,全美包括洛杉磯、芝加哥、西雅圖及紐約等61座城市發表聲明,誓言維護《巴黎協定》,並承諾會更努力滿足各城市目前的氣候目標,並且會增加對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的投資。

二、特朗普為何退出《巴黎協定》

特朗普在宣佈退出《巴黎協定》時聲稱:「為了履行我對美國及其公民的莊嚴職責,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因為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對美國非常「不公平」。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其目的在於企圖進一步恢復美國經濟、擴大就業和維護霸權地位,但後果可能適得其反。

第一,企圖利用發展美國的石油、煤炭等工業恢復美國經濟。近年來,美國經濟雖然從經濟危機中逐步恢復過來,但始終在一個較低的增長水平徘徊。2010—2015年美國GDP年均增長率僅為2.23%,尤其是2016年美國GDP增速僅為1.6%,創2011年以來的新低。根據《巴黎協定》,美國同意在2025年將國內污染排放量降至2005年水平的26%至28%,相當於減排16億噸。特朗普說:「這個有關氣候政策的協定,把美國人民無數的財富帶走,那些財富,甚至是我們在協定出現前,從未察覺我們原來一直擁有的。」特朗普在競選時,便承諾退出《巴黎協定》,希望促進國內煤炭行業的發展,為企業在美國生產能源提供便利。上任後,特朗普便簽訂了多項行政命令,推翻了奧巴馬在氣候變化上的大部分政策。2017年3月下旬,特朗普簽署了旨在推動能源獨立和經濟增長的總統行政命令,大幅削減與氣候政策和科研項目相關的預算,譬如將美國環保署預算削減超過31%,同時還要求直接撤銷之前與氣候變化相關的4項(奧巴馬政府時期)總統行政命令、立即對《清潔電力計劃》相關條款進行審查等。

然而,對於特朗普的能源政策,相關行業並不買賬。美國煤炭、天然氣和石油公司知道,雖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巴黎協定》的限制,但如果美國退出該協定,他們可能失去在國際談判桌上與中國、印度、歐盟及其他國家就環境問題進行談判的地位。早在特朗普還在猶豫是否要退出《巴黎協定》之際,一些能源企業就為保衛《巴黎協定》而集體發聲。埃克森美孚公司認為,因為天然氣得到更廣泛應用,美國碳排放量下降,作為協定的一部分,「這一成功可以在全球複製」;英石油公司表示,將繼續支持《巴黎協定》,「在提供世界所需能源的同時應對氣候挑戰是可能的」;英荷殼牌公司表示,英荷殼牌依然「強烈支持」《巴黎協定》;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師馬克·贊迪說:「全球氣候變化對經濟構成威脅,我們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有利於經濟發展」,而在與氣候變化的鬥爭中,任何拖延行為都會帶來「負面的經濟影響」。因此,企圖利用發展石油工業來恢復美國經濟,從長遠來看會進一步損害舉步維艱的美國經濟。

第二,企圖利用發展傳統能源擴大美國就業。由於近年來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承諾為美國帶回大量的工作崗位。特朗普說:「《巴黎協定》將破壞美國經濟、扼殺美國工人、削弱美國主權,該協定施加給美國不可接受的法律風險,並使美國在面對世界其他國家時,永遠處於不利地位。」特朗普援引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協會經濟咨詢公司的數據,稱如果遵守《巴黎協定》的話,美國將遭受3萬億美元損失,丟掉650萬個工業部門崗位(其中310萬個是製造業崗位),造紙、水泥、鋼鐵、煤炭、天然氣等行業則將承受12%到86%的產能降低。

對此,一些批評者指出,清潔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在美國創造的新就業崗位超過煤炭行業的僱傭人數。根據此前奧巴馬政府的統計,美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就業是在煤礦開採業領域的三倍之多。美國多位能源專家指出,目前美國本來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內的煤炭和天然氣資源,而非進口;美國礦山開採多採用機械化,因此也很難在此行業中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相反,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比煤炭的投資前景更光明——可再生能源已經超過煤炭成為全球一大能源,電動汽車帶動了汽車行業的發展,清潔能源也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加裡·科利安內塞認為,退出《巴黎協定》很難給美國增加就業,儘管一些具體的環保監管措施會導致傳統能源行業損失一些就業崗位,但長期來看,加強環保監管能夠在新能源領域增加更多就業崗位。因此,擴大就業與發展清潔能源之間並不矛盾,發展傳統能源從長遠來看反而會使美國失去大量的工作崗位。

第三,企圖利用「美國優先」的策略維持美國霸權地位。在2016年競選期間,特朗普誓言退出《巴黎協定》,他質疑氣候變化背後的科學——稱其是中國搞出來的「騙局」,並認為它傷害了美國經濟。根據《巴黎協定》,美國政府承諾向聯合國提供30億美元的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對抗氣候變化。奧巴馬在離任之前,向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提供了10億美元基金,實現了1/3的承諾。然而,特朗普在上台後卻表示,美國將開始協商新的條款,可能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甚至締結新的氣候協定。但條件是,必須「對美國公平」。特朗普抨擊了《巴黎協定》對發達國家每年籌資1000億美元支援發展中國家的要求,表示《巴黎協定》通過綠色氣候基金將財富轉移到了其他國家。

事實上,包括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內的經合組織成員國,人均每年的碳排放值為9.6噸;而非經合組織國家,這一數據僅為3.4噸。僅美國一國,廢氣排放量就佔全球的18%。目前,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在全球占比達15%以上,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因此,美國理應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上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對於特朗普的決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認為,中歐之間在氣候議題上的通力合作,或將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如果和平與繁榮是全球經濟秩序的結果,那麼特朗普政府既無法保證歐洲的和平,也無法促進歐洲的繁榮。在以經濟權力為基礎的當下,如果美國繼續逃避其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責任,那麼中國和歐洲將會形成新的權力中心。」美國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布蘭克·費恩認為:「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特朗普的行為無疑是一種倒退,使得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出現下滑。」前聯合國氣候變化特使羅賓遜在一份措辭犀利的聲明中說:「美國違反對《巴黎協定》的承諾,使其真正成為國際舞台上的流氓國家。」因此,所謂的「美國優先」策略,實際上會使美國成為「流氓國家」,難以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改變不了美國逐步走向衰落的境地。

三、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帶來的教益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對於世界各國共同阻止全球氣候變暖進入災難性狀況是一個挫折,國際社會大失所望、深表遺憾。同時,這也反映出資本主義世界已經發生的重大變化。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以下幾點教益。

第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造成全球氣候問題的根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追逐利潤為目標,不斷開拓新的投資領域和擴大生產規模,以更快的速度耗盡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並不斷地向自然界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質。資本主義工業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已經超過自然本身的吸收能力、補償能力、再生能力和恢復能力,這不僅導致全球的生態危機,而且使人類自身的生存也處於危險之中,人類正面臨可持續發展的危機。基於全球氣候問題的嚴峻形勢,不管是《京都議定書》還是《巴黎協定》,都是國際社會為抑制氣候惡化而做出的共同努力。作為資本主義大國的美國,不但拒絕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反而退出《巴黎協定》,拒絕承認全球氣候變暖的現實,充分體現了資本主義國家的腐朽性和寄生性。

第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近年來,美國經濟復甦乏力、貧富差距加大、國內矛盾叢生、種族歧視盛行,加之本土主義、民粹主義、反精英、反全球化的力量大行其道,美國自身難保,更無暇顧及傳統盟友的利益。這使得傳統的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難以維繫,也使得美國與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特朗普在2017年1月上台之初,便決定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認為該協定會損害美國的製造業,是美國「潛在的災難」。對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特朗普認為該協定是美國勞工失業與低薪的罪魁禍首,已要求重新協商。對於美國同歐洲的關係,歐洲的戰略觀察家指出,特朗普上台後,美國越來越把歐盟看作是競爭對手而不是傳統的戰略盟友,美歐尤其是美德的矛盾正式浮出水面。特朗普宣揚的「美國優先」原則與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原則衝突,已經明確地擺在世界面前。特朗普不顧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以及盟國的勸說,決意退出《巴黎協定》,不但使自己站在了全世界的對立面,更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使得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發生重大變化,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面臨重大調整,迫切需要構建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

第三,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就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而言,國際社會應當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具體說來,一是打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模式,國際社會應擯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推動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二是打造一個「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機制,要提高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確保國際規則有效遵守和實施,堅持民主、平等、正義,建設「國際法治」。三是打造一個「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平台,面對全球性挑戰,國際社會應加強對話,交流學習最佳實踐,「取長補短」,在相互借鑒中實現共同發展,惠及全體人民。《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實施,意味著國際氣候治理模式的新轉折,也開啟了世界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新起點,是國際社會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體現。建設全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自願和自覺地採取行動,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應成為全球道義的制高點。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下,各國都需要承擔和國情、發展階段、自身能力相稱的國際義務,體現為人類共同利益的責任擔當,這樣才能實現《巴黎協定》確立的控制全球溫升幅度、保護地球生態安全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長期目標。

(來源:求是網 作者單位:鄭州財經學院)


責任編輯:高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