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 記者 朱燁)週三中美首輪全面經濟對話(CED)期間,中美在農業合作方面已經達成共識,美國獲準可對華出口大米。據悉,這也是近10年間,雙方第一次達成此共識。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記者表示,這意味著中國在貿易不平衡上又邁出了踏踏實實解決問題的一步,顯示出中國的積極姿態。
值得注意的是,此大米貿易協定僅在中國重新對美開放牛肉進口一個月之後即達成,白明認為,這意味著中美貿易又拓寬了一條渠道,是中國在多次解釋「貿易不平衡」之後做出的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動作。但他同時提醒,誠意不能是單方面的,而且細化下來,雙方在貿易不平衡上仍存有很多問題,不單是增加出口即能解決的,「若想多元化地解決貿易領域問題,還需要美國方面的積極配合、支持和互動,特別是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
對於外界所謂的「中美經濟對話進展不佳」的言論,白明則指出,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兩國間遇到的貿易障礙背景也很複雜,絕不是通過幾次「對話」就可以完全解決的,「更現實的做法是,雙方坐下來,相互溝通,盡可能從合作的角度尋求最大公約數。」
他指出,中美建交幾十年以來,貿易發展的規模很大,合作初期吃了「肉」,後期碰到的難免有「難啃的骨頭」,此時克服障礙,更需要雙方的智慧和互動。他建議,中美兩國是世界上兩個重要的經濟體又是前兩大貿易國,經濟上其實有很多互補空間,「美國應先合作將蛋糕做大,而不是小打小鬧地爭,若只顧著搶,損害的利益必然是雙方的。」
此美對華出口大米共識的達成,白明認為,中美貿易間的進展,對中美關係的確有「推」的作用,但能否「動」,還需要靜觀。他指出,特朗普上台時曾對中國「放狠話」,但海湖莊園會晤後態度轉暖,對中美關係的良性發展表現出一定的姿態。他續指,其實回顧美國歷任總統,中美關係總有一波三折的時刻,面對特朗普政府展現出的「不確定性」,所謂聽其言、觀其行,目前仍處於」觀其行「的階段,把握住這種不確定性還需要一定「藝術」。
責任編輯:Can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