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 記者 朱燁)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5集《延續中華文脈》一經播出,「傳統文化」這個無專業界別、人人均有切身感受的話題立刻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議。
已經過了古稀之年的廣播站老員工溫洪濤對本報談起改革變遷、文化進步時,仍是激動難耐。改革開放那年,她是一位廣播站播報員,那些振奮人心的改革政策、日新月異的生活變化、「擼起袖子加油干」的飽滿情緒,每一日都從她的口中播向四面八方。她稱,中國人民靠自己的勤勞智慧開創了美好的家園,從封閉到半封閉再到開放,中國雖摸著石頭過河,卻在世界歷史上寫下了輝煌一頁,「歷史表明,人民要有擔當,國家才有希望。」這位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人民幸福感的獲得者,至今仍保留著每日晨起讀書做筆記的習慣。「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要靠我們13億人民和56個民族共同繼承和傳揚,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需要我們來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血脈需要我們來延續,正如《將改革進行到底》中所說,文脈就是國脈。」她說,「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中華文化的學習和繼承,從來與年齡無關。」
在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唐曉雪老師觀看紀錄片後表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更應從小做起,在孩童時期至青少年這一世界觀養成的年齡段尤為重要。「現在擁有手機的小學生比例幾乎過半,而網絡的發達在帶來更多知識的同時,也讓片面追求西方文化成為一種扭曲的『時尚』,」她說,「比起熟讀唐詩三百首,孩子們更願意看好萊塢電影,並以此為炫耀。」
紀錄片中提到,山東曲阜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並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表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對此,唐老師表示,學校已將「夏令營」地點改設在了孔子的故鄉曲阜,也相應開展了「儒學小常識」、「古詩詞大賽」等傳統文化表達生動的活動,「孩子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未來,這也讓我們感到責任在肩,容不得懈怠。」
在人民日報融媒體工作的趙家煦從事媒體工作多年,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不斷增強、群眾對傳統文化從漠然到渴求的過程有著深刻的體會,「『能知古始,是謂道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的重要財富,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根本。」
他稱,21日的紀錄片全面講述了優秀傳統文化對於「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存在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他表示,「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日常生活中用許多隨口說出的詞彙、成語都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也正是這些古老的文化和智慧,引領著中華民族的代代傳承。
旅遊業從事導遊的董亞飛在工作的三年間見證了諸多旅遊業改革措施的落實與切實帶給人們的好處,而同時因工作原因世界旅行的他,更是感受到了近幾年世界多地出現的「中國熱」。「倫敦的中國城吃個中餐要跟『老外』搶座位,英語都說不地道的意大利竟然不少人說起了中文,」他驚訝地說,「孔子學校、詩歌會,甚至功夫館、中醫館,凡是跟中國沾邊的,都成了熱門。」
責任編輯:Can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