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科學家聚京城 共商未來科技

2017-10-30
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媒體見面會現場。北京傳真

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媒體見面會現場。北京傳真

【文匯網訊】 (記者 馬曉芳北京報道)為期兩天的未來論壇年會昨日在京閉幕,全球40餘位具有卓越影響力的頂尖科學家出席了論壇並就社會關注的熱點科學話題做主題演講。在14場專題研討會中,科學家們不僅對基礎科學的前沿成果進行討論,更對包括高效計算、腦科學、新能源、基因技術等將對未來科研、產業、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超強科技展開了頭腦風暴。29日晚間,「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項2017未來科學大獎也在眾多矚目下隆重頒出。

據瞭解,未來科學大獎今年9月9日公佈獲獎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憑借其在量子光學技術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使基於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通信成為現實可能獲得「物質科學獎」,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因其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的重大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今年首度頒發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則授予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作出的極其深刻貢獻的北京大學許晨陽教授。

施一公:科學大獎激勵青少年崇尚科學

施一公在會場指出,近幾十年間,約有五百萬人海外留學,其中三百多萬人回國效力,沒有這個大時代做背景,就不會有現在的未來科學大獎。」同時,他也認為大獎帶來的效應遠不止於大獎本身,「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聽的故事、看的書多數都跟科學有關,崇拜的是陳景潤,楊樂、張廣厚等科學家,夢想的都是做科學家工程師。科學大獎的目的是推動科學發展,尤其是推動年輕一代重新崇尚科學精神,中國在過去兩三百年期間科學技術沒有領先過,一直是受惠於世界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現在的年輕一代應該有危機感,能不能引領中國回到世界科技的制高點,能不能做到這一點跟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這才是科學大獎希望帶給社會、帶給未來的激勵。」

施一公說,在教育模式上,公平和卓越是矛盾的兩個方面,過分強調公平會損害卓越,但是必須要保護和維持公平。比如高考,我非常支持高考,高考是唯一讓農村、山區、家境貧寒的孩子擺脫自己世代境況的途徑;沒有高考,就沒有現在一批非常優秀的科學家、企業家等社會精英從農村走出來。在優質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匱乏、而人口眾多的中國,在東方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怎樣鼓勵創新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不是一兩個人、一兩個部門所能解決的,需要一個社會的深入思考、智慧應對和整個文化環境的支持才能夠實現。

潘建偉:未來科學大獎樹立風向標

潘建偉則對未來科學大獎的公信力表示了高度的肯定,認為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是真正能夠洞察世界科學前沿的學術群體,去年和今年的獲獎成果的研究領域都在隨後的諾貝爾獎的頒布中得到了呼應,一定意義上,未來科學大獎給世界性的科學大獎形成了風向標的作用。

新時代已經到來,中國的科學家逐漸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曾經的篳路藍縷此時已是激流勇進,追趕、超越、始終立於世界科學的潮流之巔才是最終的目標,幸運的是,中國的科學家們正在書寫滿意的答案。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