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射雕》將出英文版 江南七怪 降龍十八掌怎麼譯?

2017-12-02

【文匯網訊】「中國版《權力的遊戲》」、「中國的《指環王》」這是一些外國媒體對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的形容。日前,《射雕英雄傳》2018年將推出英文版的消息引發關注。如何將中國的武俠小說翻譯成英文?這讓一些網友大開腦洞,各種稀奇古怪的答案出現在網上。

1983年版《射雕英雄傳》電視劇海報。

1983年版《射雕英雄傳》電視劇海報。

1976年香港無線劇版《射雕英雄傳》。

1976年香港無線劇版《射雕英雄傳》。

《射雕》如何譯成英文?

據中新網報道,如何翻譯金庸的作品,這對譯者郝玉清來說,是實實在在擺在眼前的困難。她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坦言,「剛開始不知道翻譯金庸那麼難,後來才知道,但沒有退路了」。

1985年生於瑞典的郝玉清曾在中國生活工作多年。當年學中文時,朋友們敦促她一定要看金庸。誰曾想,看著看著就喜歡上了,自己也就此成了「金庸粉」。

花一年半的時間,郝玉清才完成了《射雕》第一卷《英雄的誕生》400多頁,12萬字的翻譯工作。這遠超過她的預期。「起初,我想每年可以翻譯一本書,但事實證明,這遠比想像中的錯綜複雜,而且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更耗費時間。」

這部譯作究竟被翻譯成了什麼樣子?記者梳理目前公開見於報道的資料發現,這部《射雕英雄傳》被譯為「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禿鷲英雄的傳奇)」,「江南七怪」被譯作「Seven Freaks of the South(南方的七個怪人)」,而「降龍十八掌」被翻譯成「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擊敗龍的十八掌擊)」,「九陰白骨爪」則被譯作「Nine Yin Skeleton Claw(九陰骷髏爪)」。

1994年版《射雕英雄傳》電視劇海報。

1994年版《射雕英雄傳》電視劇海報。

此外,譯作的部分語句也見於報道。例如,這段郭靖與女扮男裝的黃蓉首次相見的原文被翻譯成了這個樣子……

譯文:「I didn't ask you your name,」 he said and smiled. 「Yes, we forgot. My family name is Guo, my given name Jing, meaning Serenity. And you?」 「My family name is Huang, my given name Rong, meaning Lotus。」(「我還沒問你的名字,」他笑著說。「是的,我們都忘了。我姓郭名靖,意為平靜。你呢?」「我姓黃名蓉,意思是蓮花。」)

原文:那少年微微一笑,道:「還沒請教兄長高姓大名。」郭靖笑道:」真是的,這倒忘了。我姓郭名靖。兄弟你呢?」那少年道:「我姓黃,單名一個蓉字。」

有評論指,雖然譯文「流暢」,「但有些中文的韻味還是沒能用英文傳達,而有些原文沒有的味道,又不可避免地被英文夾帶了進來,就好比在江湖武林中約摸看到些魔獸世界的影子」。

英文版《射雕英雄傳》在亞馬遜網站的預售頁面截圖。

英文版《射雕英雄傳》在亞馬遜網站的預售頁面截圖。

翻譯金庸小說有何經驗?

事實上,這並非金庸小說首次被譯成英文。《雪山飛狐》、《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的英文版先後出版。值得一提的是,《雪山飛狐》還有另一個譯本在1972年就在期刊雜誌上刊登。

這些英譯本各有特點。像1972年刊登在雜誌上的英譯《雪山飛狐》屬於節譯本。有研究指,譯者對小說的後半部分進行了大規模的節譯,使得譯文留下過度人為簡化的痕跡。

而上世紀90年代出版的莫錦屏翻譯的《雪山飛狐》則截然相反。相關研究指其「盡可能詳盡地翻譯原文的各個細節」,甚至包括了書中的「地圖、中國武術武器插話、穴位、故事引言和角色介紹」。

2003年內地版《射雕英雄傳》

2003年內地版《射雕英雄傳》

甚至連這兩部英譯《雪山飛狐》的名字都並不相同。1972年版譯作將書名譯為「Flying Fox of Snow Mountain(雪山的飛狐)」,而莫錦屏將其譯為「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飛行的狐狸)」。

由於文化上的差異,莫錦屏不得不在譯文中使用增譯解釋某些名詞的實質。如「地堂刀」被譯為the Ground Blade, the art of fencing with a broadsword(地面刀,一種用大刀的劍術);「脈門」被譯為the Pulse Gate, the point where blood vessels were located and the pulses felt(脈衝門,點血管的位置會有脈衝的感覺)。

同時,莫錦屏還借用了西方的騎士元素來對應中國的俠元素。「聽說金面佛行俠仗義,江湖上都叫他苗大俠……」被譯成了一大段英文——I have heard that the Gilt-faced Buddha is a true acolyte of chivalry. He never hesitates to offer help to those in distress, in the cause both of honor and of justice. His code of conduct and sense of chivalry must be remarkably high for him to merit the title Phoenix the Knight-errant among out-laws of the Martial Brotherhood……(我聽說,金面佛是騎士精神的忠實助手。他毫不猶豫地為那些陷入困境的人提供幫助,這既是為了榮譽,也是為了正義。他的行為準則和騎士精神一定是非常高的,為他在法律範圍之外的武術兄弟會中贏得了「鳳凰俠客」的頭銜……)

其中,號稱「苗大俠」的苗人鳳被譯為「鳳凰俠客」,俠義則對應成了西方的騎士精神,江湖被認為是「法外之地」。

2008年,胡歌、黃聖依版《射雕英雄傳》

2008年,胡歌、黃聖依版《射雕英雄傳》

「好的故事是跨國的」

事實上,郝玉清也對媒體表達了類似的想法。「從中古歐洲時期的騎士傳奇、19世紀的小說如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和司各特的《伊凡霍》,到近期的奇幻文學,其實都有『俠』的元素。而且金庸的小說創造了一個獨特的世界,雖然對西方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些陌生的地方,但本身就很會講故事的金庸小說反而能夠讓這些陌生之處變成一種新鮮感。」

同時,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採訪時,郝玉清明確表示,金庸半文半白的寫作手法不可避免地會在翻譯中丟失。「她說,考慮到中國讀者對這些小說的熟悉程度,這讓翻譯這些作品令人生畏。」報道這樣寫到。

即便這項工作「令人生畏」,郝玉清仍覺得堅持下來是值得的。「我的看法是,不去嘗試會有更大的損失,最大的損失是永遠不要試圖翻譯它。」她說。

2017年版《射雕英雄傳》電視劇宣傳海報。

2017年版《射雕英雄傳》電視劇宣傳海報。

不只武俠小說,中國文學作品近年來越來越多地被翻譯到國外。有報道指,2016年由文學市場自發推動的中國當代文學英譯作品出版逾50部,今年這個數字又有所增長,且涉及長篇、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還覆蓋到了網絡文學。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在海外頗受追捧,甚至被外國讀者「催更」。

對此,郝玉清也多次對媒體做出這樣的表示——「我一直以來認為好的故事是跨國的,一本好的小說沒有國界之分」。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