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必須到現場辦的也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先行省份,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3月8日舉行的浙江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上表示,目前,全省「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到87.9%,高出年初預期7.9個百分點,辦事群眾滿意率達94.7%。
在全省統一規劃下,浙江各地市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引向深入。3月10日,記者記者就此話題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嘉興市委副書記、市長胡海峰。
記者:在嘉興,「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哪些獨特的做法?一年多以來的改革,您有哪些經驗體會?
胡海峰:「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省的統一部署,正在全省如火如荼推進。各地凡是有好的做法和經驗,會立即在全省進行總結和提煉,進行推廣應用。即使比別人先走一步,其他地方也很快就能齊步跟上了。
我的體會,「最多跑一次」改革重在政府職能的轉變,觀念的更新,給市場主體鬆綁、減負,讓他們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發揮首創精神,真正煥發出活力與創造力。
作為地方政府,要用創新的精神、改革的辦法去破解現在審批方面、為民服務方面仍存在的差強人意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政府有非常強的自我約束、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意識,需要有敢於自我否定的勇氣、敢於突破藩籬的底氣。
一年多以來,「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迴避會遇到很多難點、堵點,一開始甚至有人表示懷疑。可以說,既有點贊者,也有質疑者,更多是期待者。
改革進行到現在,接下來都是硬骨頭、涉險灘,更需要有勇氣和定力。
記者:嘉興「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海峰:「最多跑一次」改革,既要認識到它的重要意義,更要落實和付諸於行動,需要有方法,有舉措。
比如說,「只進一扇門」。只有做到「只進一扇門」,才有可能「最多跑一次」。這就要求我們對審批事項和流程進行整合,做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務」。而要做到一窗受理,就需要打破部門的邊界。
舉一個例子,群眾辦理不動產交易登記,改革前必須要走完交易、繳稅、登記3個環節,往返跑住建、地稅、國土3個部門5個窗口,要跑8次。現在通過改革,不僅做到了「最多跑一次」,而且是1小時「立等可取」,現場即辦。
要做到這些,需要政府深入推進簡政放權,需要政府辦事人員切實轉變觀念,千方百計方便老百姓。
此外,實現「最多跑一次」改革還需要強有力的信息化手段作為保障支撐。打通原本條線分割的信息系統,實現數據共享互認,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記者:投資項目審批手續多、週期長,是企業反映較多的問題。嘉興在這方面接下來將如何進一步改善?
胡海峰:我們通過流程再造、效能提升,將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最快壓縮至50天以內。目前完成的審批項目中,最快的實現了35天辦完,這在過去是不敢想像的。當然,這也需要企業的密切配合,相關準備工作盡可能非常充分、各方面條件基本具備。
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涉及到能評、環評、安評等多個環節,有的還相互牽制,所以就需要幾個部門坐在一起,聯審聯辦。
嘉興採取「多圖聯審」「聯合測繪」「多評合一」的辦法,比如下轄的海寧市正在開展的施工圖聯合審查,由綜合受理窗口統一受理電子施工圖紙,通過「聯合圖審」系統派發至多個業務部門同步開展審查,再由綜合受理窗口統一匯總審查意見並反饋至建設單位,形成了「一套圖紙送審、同步進行審查、統一口徑反饋」的並聯審查「閉環路」,審批時限縮短50%以上。再比如桐鄉,通過將項目前期所涉及的能評、環評、安評等評估事項,由串聯方式調整為並聯方式,通過實行「統一受理、統一評估、統一評審、統一審批」,實現了數據互聯互通和審批環節減少。
當然,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的項目,辦理的流程也各有不同,無法都絕對做到「最多跑一次」,但「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思想在工作中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去。
接下來,嘉興的目標是,從過去的企業註冊至開工建設「最多跑一次」,延續至竣工驗收、覆核驗收「最多跑一次」,把業務鏈再進一步拉長。
責任編輯:gl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