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黃冬、李兵 )19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該區中科川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川信」)「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日前成功預警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山體滑坡。在此次災害發生前一天,該平台先後向當地發出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有效避免災害發生地人員傷亡、大幅減輕直接經濟損失。
「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由中科川信聯合中國科學院、成都理工大學研製開發,是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典型成果。該平台主要通過北斗或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高精度衛星定位技術對監測體位移進行毫米級監測,結合一體化氣象站、視頻監控終端、裂縫測量計、應力應變傳感器採集的多元數據,通過雲平台大數據智能綜合分析,實現全天候全自動在線監測預警。用戶可隨時隨地通過客戶端(MCU、PC電腦、平板電腦、手機APP)進行監測管理和查詢。
監測精準度達毫米級
2月26日23時48分,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滑坡點相關人員的電話和微信響起:「春廠壩5號區域可能即將垮塌,請確保受威脅群眾完全撤離!」小金縣當地政府接收到預警信息後,立即組織滑坡點民眾撤離,並對國道350暫時封閉,疏導交通。
2月27日清晨6點,春廠壩滑坡點出現滑坡垮塌。由於系統提前預警,本次垮塌未造成人員和車輛損傷。「滑坡體下緣就是國道350,旁邊緊挨的還有小金縣客運中心、加油站及10餘戶居民房,如果沒有高科技手段監測,後果難以預計。」中科川信項目總監王鑫磊說。
由於山體表面位移和滑面位移的不一致性,僅憑借常規儀器難以提前精準捕獲信息。此次成功預警小金縣春廠壩山體滑坡的「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系統,借助我國自主研發的29顆北斗衛星「天眼」,將監測點的山體位移、裂縫、沉降等信息的精準度提升至毫米級。「該系統全天24小時監測,即使山體『挪動』1毫米,都會被系統監測到。」
「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如何「看到」小金縣春廠壩山體發生位移?王鑫磊解釋說,北斗衛星、地面滑坡點基站、監測點均有一個初始定位坐標,三者之間通過衛星信號和無線電波實時相互通信,24小時不間斷傳遞自己的坐標信息以及距離等地理數據。「這些數據會實時傳至雲服務器,通過複雜且迅速的計算分析後,便可得出監測點山體是否有位移、於何時發生位移以及位移速率等信息。」他表示,通過這些數據,該系統成功監測到春廠壩滑坡點在發生垮塌前的一系列「挪動」變化。
記者通過「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系統後台位移曲線圖看到:在2月26日以前的3個月時間裡,小金縣春廠壩5號點每天的位移距離以毫米級為主,基本呈平緩直線狀;在24日以後,曲線出現較為明顯上揚,而到了26號晚11時許,曲線陡然飆升,位移達到1米多。
留下珍貴滑坡位移數據
「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由軟硬件相結合構成,軟件部分為數據集成端,硬件部分則為一線監測端。通過系統後台,記者看到春廠壩的其他8個監測點分別閃爍著或綠、或黃、或紅的信號,以顯示其正在工作中,但唯獨不見5號監測點發出信息。「滑坡點正好就位於5號監測點。」王鑫磊說,在滑坡發生過程中,5號監測點仍然堅守職責在向系統發送自己的坐標,直至完全被山體掩埋。
在王鑫磊看來,獲取後期滑坡位移數據是地質災害監測的一大技術難題。「5號監測點隨滑坡體一起埋入山下的過程中,留下珍貴的後期滑坡位移數據。這些數據積累到一定量時,便可為未來後期滑坡位移研究提供參考。」
據介紹,目前,中科川信「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已在四川省布設200餘個監測點位。該系統除了可以24小時監測地質災害外,還可運用到橋樑監測、工程勘探設計施工、智慧生態農業等多個領域。
目前,該系統已獲取5項軟件著作權和多項發明專利。在談到「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的技術優勢時,王鑫磊告訴記者,「北斗智慧雲公共監測平台」利用GNSS多星聯合定位技術,尤其依重北斗系統,精度和性能遠優於傳統的GPS。此外,該監測平台從硬件生產到軟件開發全部由企業自主研發,集合了管理、監測、大數據分析預警、應急指揮、通訊、科研等六大系統,利用雲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網絡數據服務,具有統一的傳輸接口,產品高度集成化,能實現多種監測方式。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