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劉凝哲)1998年3月23日,中國殲-10飛機原型機01架首飛成功,實現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跨越。20年後的今天,新一代航空武器裝備殲-20、運-20、武直-10和新的無人機、空空導彈都已裝備部隊,殲-10飛機的最新型號也在去年朱日和閱兵上亮相。在這架意義非凡的戰機20歲生日之際,航空工業公開了曾是「天字第一號任務」背後的秘辛。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我們要搞殲擊機,搞一個新的、性能好的殲擊機。1984年2月,由宋文驄為代表的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團隊,提出的鴨式佈局方案被確定為新型殲擊機的總體方案。兩年之後,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就這一任務批准立項。「研製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新一代飛機;建立第三代飛機研製、專業配套的先進殲擊機研製基地;培養一支素質好、技術精、作風硬的航空科技人才隊伍。」這是殲-10飛機研製的三大目標。
1995年殲-10飛機01架零件開鉚,1997年完成總裝,1998年3月23日首飛成功……中國第一架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實現中國航空工業研製能力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跨越。進入試飛階段,殲-10飛機創造了國際上三代飛機定型試飛不摔飛機的紀錄,推進了飛機定型的進程。2003年,殲-10飛機提前交付空軍部隊試用。
隨著2006年官方正式宣佈殲-10入列服役,這架戰機的輝煌歷史開始被人們廣泛知曉。殲-10系列飛機曾多次參加重大活動和大型軍事演習,從南海巡航到多次大閱兵,殲-10都是最耀眼的機型之一。根據中國裝備需求和軍事變革不斷發展,殲-10飛機雙座戰鬥/教練機,加快裝備中國空海軍部隊的殲-10A,顯示較強對空和對面攻擊能力的殲-10B等戰機不斷誕生。
首飛成功已有20年的殲-10飛機,是中國的「爭氣機、創新機、精品機」,給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留下深刻烙印。曾參與殲-10研製工作的楊偉,如今已是殲-20飛機的總設計師,他在談及殲-10的創新時說,「這不單單體現在技術裝備的創新,更重要的是裝備發展路線、博弈方式的創新,是基於中國戰略需求獨立自主制定的創新」。
目前,殲-20、運-20、武直-10和新的無人機、空空導彈等新一代航空武器都已裝備部隊,航空工業的創新仍在繼續。楊偉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透露,將創新開發中國發展戰略需要的全新戰機,在戰機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上不斷前行,再立新功,帶來更多驚喜。
責任編輯: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