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國首創「無缺血」肝移植術 中西方簽協議全球推廣

2018-03-25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移植中心與廣州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將在器官移植深度合作,把「無缺血」技術和理念推向全球。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移植中心與廣州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簽訂合作協議,將在器官移植深度合作,把「無缺血」技術和理念推向全球。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方俊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首創世界「無缺血」肝移植手術,破解了器官移植的世紀難題。記者25日從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獲悉,去年7月至今已成功開展了包括香港籍患者在內的數十例「無缺血」肝移植。而世界上最大的移植中心之一、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移植中心主任羅伯特·波特率團隊近日前來「取經」,雙方更簽訂了合作協議,將在「無缺血」移植方面開展國際合作,將這項新技術新理念推向全球各地。波特稱:「中國器官移植技術已從國際先進水平的跟隨、效仿者,走到了國際舞台的中央」。

器官移植被譽為二十世紀醫學領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問世60多年來,歐美發達國家一直是該領域的領跑者。作為西方移植界大咖,羅伯特·波特(Robert J. Porte)教授在荷蘭閱讀到美國移植雜誌網站頭條介紹中國首創「無缺血」肝移植的論文和視頻後,他通過郵件與何曉順教授取得聯繫,並提出想來中國參觀學習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器官移植技術的願望。

西方大咖來「取經」點贊中國技術

波特率團隊此次來中國,在中山一院先後全程觀摩學習了兩台「無缺血」肝移植手術,他對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的醫療技術水平讚歎不已:「你們的手術太精彩了!」他表示,「在網上看到這種手術的報道跟現場觀摩看到完全不一樣,經過四天的實地考察,感覺印象更加深刻,帶來的衝擊更加震撼。」

波特表示,荷蘭具有非常先進的醫療技術,有非常長久的器官移植歷史。此次訪問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通過觀摩學習,波特團隊對何曉順團隊首創的「無缺血」肝移植技術印象非常深刻,希望盡快建立荷蘭團隊跟廣州團隊進行緊密合作,將這個技術更好地向全世界推廣。

近期將該技術擴至其他器官移植

期間,波特代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移植中心與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外科領域特別是器官移植方面展開深度合作,為把「無缺血」技術和理念推向全球作出努力。

何曉順透露,中山一院在近期將把「無缺血」技術應用於腎臟移植,首次將該技術肝臟移植以外的器官移植方面,未來還將應用於心臟和胰腺等移植,相信通過「無缺血」的技術,病人的預後會有更大的改善,真正實現器官從「冷移植」時代到「熱移植」時代的轉變。

「無缺血」技術使中國「彎道超車」

中國工程院王學浩院士認為,「這項新技術可延伸至其他器官移植上,有望重構器官移植的理論與技術體系,將該學科的發展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世界移植學會前任主席弗朗西斯·德爾蒙尼克(Francis Delmonico)也表示,以「無缺血」器官移植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技術與新標準不斷湧現,讓中國成為了世界的焦點。中國器官移植正大踏步地走進世界舞台的中心,將為世界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作出更大貢獻。這一技術和理念的革新,將推動中國器官移植實現「彎道超車」成為可能。

「無缺血」肝移植術較傳統肝移植五大優勢

一,該技術通過自主研發「多器官功能修復系統」,避免了移植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術後肝功能顯著優於傳統手術,患者迅速康復。

二,顯著降低了肝移植手術風險,保護了受者的心、肺、腎等功能,減少了危及生命的「復流後綜合征」的發生。

三,移植肝臟始終處於「工作」狀態,更適用於挽救肝衰竭等危重症患者;使用該技術,部分「邊緣性器官」可以移植,擴大了器官來源,提高了捐獻器官的利用率。

四,減少移植術後常見的、棘手的膽道併發症、移植肝功能不全等,明顯改善患者遠期預後。

五,供肝炎症級聯反應未啟動,血管內皮屏障完整,或可減少移植排斥反應的發生,甚至減少移植術後腫瘤復發。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