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柴婧)經過逾一年半兩個階段諮詢後,教育局日前公佈初中中史科修訂課程大綱,當中將「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內容相關中史時期的課題一併教授。局長楊潤雄26日表示,對比現時中史課程未有提及香港發展,修訂加入相關內容屬一大改善,而新修訂稿將之融入整體政治演變中,也是經過專業討論的結果。他強調,身為中國人,認識國家歷史必定令學生更加知道國家和香港的發展,一定可以幫助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楊潤雄26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現行中史課程並未講及香港內容,所以在修訂諮詢時已作改善,加入香港和國家歷史如何緊扣的課題,讓學生學習中史更有興趣。
不過,經過兩階段諮詢,以及專責委員會的專業討論後,認為將香港內容融入歷代歷史的政治演變,能更緊貼講授國家和香港關係時,亦令教學更有彈性,而課時方面亦一直維持於15個課節,故新修訂不涉及政治考慮,亦「完全沒有不重視香港發展的重要性」。
楊潤雄強調,學習國家的歷史, 必令學生更加清楚知道國家和香港一路的發展,對加強學生國家的認識、認同感有很大幫助,同時可以培養國民身份認同。不過,雖然公民及國民教育對學生很重要,但暫時未有考慮推出「國民教育科」,有關元素會繼續融入不同科目中。
教師可持平分享史觀
針對有人質疑新修訂的中史課程仍未將所有具爭議的歷史事件包括在內,楊潤雄指出,在教學上老師能作專業判斷,如覺得有需要,在持平及資料全面下亦可繼續教授,或向學生分享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看法。
不過,他強調教師在教學時需要讓學生了解其他意見及理據,讓學生全面認識事件,而不應將個人政治理念灌輸予學生。
在教科書編寫問題上,楊潤雄表示,局方會與出版商開會解釋新課程,由書商和作者決定內容編排及用字,局方的評審專家小組於審核時則會提供意見,例如語法上可能有不精準的地方,讓書商決定是否修改。
張國鈞:更全面掌握歷史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讚揚新修訂有助釋除中史教師對課時不足的憂慮,有助學生更全面去掌握國家歷史發展,以及內地與香港的關係。
他並肯定新修訂的課程大綱中不加入一些具爭議的歷史事件,而交由教師自行決定是否教授的做法,認為這尊重了教師專業判斷及校本自決,有關做法合適,亦有助避免中史科遭到「政治化」。
顏汶羽:助提升國家觀念
青年民建聯主席顏汶羽也表示,新的中史修訂有助學生認識香港於國家歷史上的獨特角色,提升年輕一代國家觀念和民族身份認同。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