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高峰論壇開幕

2018-06-23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高峰論壇23日在廣州舉行,來自粵港澳三地律師及專家人士出席。北京大成(廣州)律師事務所主任盧躍峰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法律領域合作空間很大。在資本市場、投資併購、跨境金融、跨境爭議均有很大需求。他表示,得益於大灣區三地的法律市場業務,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設有4家辦公室,在廣州、深圳、珠海這三個辦公室2018年業務創收預計將超過人民幣6.5億元,而專業律師人數超過650人。「大灣區法律服務市場潛力大。」

三地仲裁法律服務可融合發展

粵港澳產業集聚一方面為企業帶來了合作發展的機遇,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多種制度融合的挑戰。舉例來說,粵港澳大灣區同時存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政治經濟制度,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法律制度,內地和港澳多種關稅制度,制度上的不同給政府和企業帶來了一定挑戰。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認為,如何將一國兩制、自貿區、 CEPA先行示範區等多重體制優勢疊加,是粵港澳大灣區突破的重點。現在最重要的是有了政策後怎麼落地,廣東在落地上有些障礙。這裡面有管理歸口不清晰的問題,也有香港、澳門服務業運作方式與內地不盡相同的因素。

中國南沙國際仲裁中心的港、澳、內地三種庭審模式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爭議解決有著天然的契合。南沙國際仲裁中心主席陳忠謙指出,南沙國際仲裁中心能夠更大程度滿足因法律體系不同而產生的多元需求,粵港澳三地的民商事主體可自主選擇更為適宜的庭審模式。此外,陳忠謙認為,三地臨時仲裁和機構仲裁可探索如何對接,律師在臨時仲裁製度中可有效發揮作用及迸發新的生命力;在萬物皆可相連互通的互聯網環境下,平台與平台之間可聯通與包容;大灣區也將構建粵港澳法律服務生態圈。

除了制度和法律法規上的挑戰,粵港澳企業在合作的同時也極有可能面臨競爭衝突。上海交通大學凱原講席教授、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院長孔祥俊一直致力於不正當競爭訴訟領域的研究,他認為,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和新業態等引發的新類型競爭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成為企業面臨的新問題。

責任編輯:遠航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