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前首相、永青文庫理事長細川護熙(左)向中國國家圖書館捐贈珍貴漢籍。 江鑫嫻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江鑫嫻 北京報道】日本前首相、永青文庫理事長細川護熙26日向中國國家圖書館捐贈其家族所屬永青文庫珍藏的漢籍,共計36部4175冊,涵蓋經、史、子、集、叢五大部類。今次捐贈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的重要紀念活動之一,這批漢籍將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連續展覽一個月。細川護熙表示,很欣喜看到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重回正常發展軌道,他本人願一如既往,為深化中日人文交流與務實合作不斷做出貢獻。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在致辭中感謝細川護熙長期以來致力於中日友好事業,讚賞永青文庫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際將細川家族數代人收藏的36部4175冊珍貴漢籍無償贈予中國國家圖書館,該義舉將為新時期中日文化交流與合作發揮示範和推動作用。
據介紹,此批36部4175冊漢籍包括經部14部、史部9部、子部4部、集部5部、叢部4部,內容豐富,品類齊全,能夠較為全面地展示中日典籍交流和文化傳播的發展軌跡和淵源脈絡。

觀眾在觀看日本永青文庫捐贈的漢籍。 江鑫嫻 攝
為配合此次捐贈,國圖專門策劃《書卷為媒 友誼長青——日本永青文庫捐贈漢籍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展》,捐贈漢籍及國圖所藏多部珍貴善本將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連續展覽一個月,免費對觀眾開放。據介紹,是次展覽,以中日兩國縱貫千年、源遠流長的書籍之路為主線,展現了千餘年來中日兩國通過舟楫往還在文學、藝術、思想方面的交流融合與互學互鑒。

觀眾在觀看日本永青文庫捐贈的漢籍。 江鑫嫻 攝
今次捐贈漢籍中不乏中國歷史上久已失傳的重要典籍,如唐魏徵等人所撰《群書治要》,因囿於禁中,流布不廣,宋時已亡佚。所幸此書經由日本遣唐使帶到日本,成為學習研討中華文化的一部重要經典。寬政八年(1796),日本學者近藤守重將三部《群書治要》委託商船帶回中國,成為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同志還曾為《群書治要考譯》一書題詞「古鏡今鑒」,揭示了此書以史為鑒、警世育人的重要價值。此次日方捐贈的是日本天明七年(1787)刻本,共25冊。
據悉,日本永青文庫由細川護立於昭和25年設立。細川護熙表示,該文庫保存着細川家族14世紀以來近700年收藏的古籍和藝術品,有數萬冊漢籍。
責任編輯:gl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