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作為香港的應急備用水源,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一號水利工程」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日前獲國家發改委批複,也意味着該工程開工前所需核心要件全部完成。記者9日從該工程指揮部獲悉,該工程總投資339億元(人民幣,下同),最快今年底全面開工,2023年前建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西水東調」投資339億元
據最新規劃,該工程西起佛山順德的西江幹流鯉魚洲,東至深圳公明水庫,輸水線路全長113.1公里,其中幹線長90.3公里,渠首設計引水流量為80立方米每秒。而該工程設計多年平均引水量為17.8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為17.08億立方米,其中深圳8.47億立方米、東莞3.3億立方米、南沙5.31億立方米。
工程沿線將新建鯉魚洲、高新沙、羅田等3座泵站,並新建一座庫容529萬立方米的高新沙調蓄水庫。據記者了解到,公明水庫或預留引水入香港的線路空間,這意味着香港在目前有東江供水的基礎上形成水源「雙保險」。
該工程指揮部有關負責人透露,該工程估算總投資339億元,其中中央投資安排34億元,總工期約為60個月,預計將於今年底至明年初全面開工。在此之前,該工程試驗段項目在公明水庫已先行啟動,為主體工程試驗新技術、積累新經驗。
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該負責人指出,該工程不僅是廣東史上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域最廣的水利工程,還將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長距離有壓管道調水工程。據悉,全線將採用地下深埋盾構施工與深埋管道輸水方式,最大限度保護大灣區生態環境,為未來發展預留出大量寶貴地表和淺層地下空間。
正因為如此,該工程設計建設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位於珠江口獅子洋段約10公里長海底隧洞,水文地質環境異常複雜,需攻克諸多技術高地。該工程指揮部有關負責人稱,該工程將創下多項行業乃至世界紀錄,為國家再添一「超級工程」,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東江水資源開發逼近國際警戒線
據最新數據,在人口、經濟集中的東江流域,幹流年均凈流量235億立方米,供東莞、深圳、香港等城市用水,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達38.3%,逼近國際公認的40%警戒線,但仍不能滿足沿線用水需求。而水資源總量是東江近10倍的西江水系,幹流年均凈流量達2163億立方米,開發利用率卻僅有1.3%。優化東西部水資源配置,成了珠三角亟待破解的問題。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4大戰略意義
一、解決經濟持續騰飛帶來的深圳、東莞和廣州南沙等地發展缺水問題。
二、解決香港、廣州番禺、佛山順德無應急備用水源問題。
三、解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區域單一水源供水問題。
四、解決擠佔東江流域生態用水問題。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