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未來之星」江蘇之旅結業 港生嘆家國情懷深入血液

2018-08-13
圖為2018「未來之星·從香港出發——江蘇家國情懷之旅」順利結業。(記者 賀鵬飛 攝)

圖為2018「未來之星·從香港出發——江蘇家國情懷之旅」順利結業。(記者 賀鵬飛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賀鵬飛 南京報道)2018未來之星·從香港出發——江蘇家國情懷之旅12日圓滿結束,同學們紛紛表示此行受益良多。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許祚浩同學感慨道,原本以為家國情懷是一個偉大得有點遙遠的詞語,但此行之後發現家國情懷並不遙遠,而是一種流淌在我們文化和血液中的感情,是一種意志的傳承。

在本次交流團結業儀式上,多位港生代表分享了此行的感悟。許祚浩說,本次交流活動讓大家有機會不單單是從傳媒、網絡去了解內地,而是能夠親身深入內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體驗、去了解、去感受國家的歷史和國家現在的發展態勢,從而有一個更加具體的印象。

他引用孟子的名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說道,每一個人與社會和國家都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在中國走向近代的路程上,出現過許多的烈士與英雄。

「我們今天能夠有幸能夠站在這裏,享受不同的待遇、享受四處遊歷、享受和平,當中有他們無法磨滅的功勞。」許祚浩強調,「他們當初所守護的『家國』,所守護的『未來』,正正就是我們身處的『現今』,我們就是當初他們守護的那群人。」

來自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向世祐同學表示,在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靜海寺以後,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丶國人的愚昧和不思進取,這都是十九世紀中國的悲劇。而軍營的體驗讓大家了解到中國科技正日漸進步,步向世界一流。

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的林源浩同學則提到,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時看到的一句話——「自強創新 圖強富國」。他說:「這令我意識到雖然我們都是生活在香港這個安逸富裕的城市,但是我們不能讓當前的安逸成為怠懶的借口,我們要積極前進和創新,為更美好的將來而拼搏。」

林源浩坦言自己對歷史文化不太重視,經過這次交流,令自己知道香港不管在文化、經濟發展等,都是與內地密不可分。「而認識歷史讓我對國家這個概念有更深的了解,更讓我明白知恥而後勇。」他引用在鄭和紀念館見到的另一句話「開鍾以顧當奮當興,覽史而思可稽可鑒」,希望大家能以史為鑒,以免再重蹈覆撤。

圖為吳明向同學們頒髮結業證書。(記者 賀鵬飛 攝)

圖為吳明向同學們頒髮結業證書。(記者 賀鵬飛 攝)

本次交流團榮譽團長、未來之星同學會副主席香港文匯報執行總編輯吳明指出,本次行程的主題是家國情懷。以史為鏡,可知興衰,只有了解祖國的歷史,才能更好地培育青年一代的家國情懷,從而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

吳明相信,雖然一周的旅程很快結束,但同學們渴望了解祖國的熱情不結束,未來能懷着這份對國家的情懷,繼續了解源遠流長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以及新的歷史機遇下祖國方方面面的發展希望同學們能通過一次次旅程,去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不斷認識以及修鍊自己,建立立足香港、胸懷家國、面向世界的人生大格局,擔起這個時代賦予的使命,為香港和祖國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吳明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力群為同學們頒發了結業證書,江蘇省委宣傳部對外宣傳處處長張瀟文、「未來之星」同學會副主席楊明奇等參加了結業儀式。

圖為「未來之星」同學代表向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力群贈送團服。(記者 賀鵬飛 攝)

圖為「未來之星」同學代表向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力群贈送團服。(記者 賀鵬飛 攝)


楊力群冀港生促進兩地交流

在結業儀式上,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力群期待「未來之星」交流團的各位港生促進江蘇與香港的交流,並歡迎大家畢業之後到江蘇來創業發展,實現人生抱負。

楊力群說,這次活動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精心組織安排下,在江蘇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圓滿成功。一周的時間裏,同學們聽取國情、省情、軍情講座,走訪歷史文化古跡,走進軍營體驗軍事生活,增進了香港與江蘇兩地的青年友誼,也拓展了大家的視野,切身感受了家國情懷。

他表示,江蘇與香港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一方面,江蘇的改革發展離不開香港的支持;另一方面,江蘇發展的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也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空間。

近年來,蘇港交流合作已從現代服務業、金融保險、科技研發、物流運輸,拓展到文化藝術等更多領域,並建立了高層互訪、大型經貿團組往來、民間組織交流等常態化機制。

其中一個突出的兩點就是兩地青年的交流交往。從2011年開始,江蘇和港澳有關方面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蘇港澳青年精英論壇」,這對推動兩地青年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5年開始每年組織的「未來之星江蘇家國情懷之旅」參訪交流活動,也是兩地青年深化交流交往的一個具體行動。

「你們大家既是香港的未來,也是蘇港交流合作的中堅。」楊力群期待參加「未來之星」交流團的各位港生回到香港後,把此行的收穫與更多人分享,增進香港各界對江蘇的了解,促進江蘇與香港的交流。

訪南通體驗非遺魅力

在江蘇期間,「未來之星」交流團還參觀了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南通,感受這座名城的古老與現代,並親身體驗了藍印花布和沈綉兩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位於長江與黃海交匯處的南通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建城史,在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等南通鄉賢的努力下,南通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在為期兩天的南通之行中,同學們首先即參觀了由張謇創辦的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了解南通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並登臨狼山和夜遊濠河,俯瞰南通城市全貌,飽覽城河沿岸風光。同學們還參觀了南通中央創新區,感受當地蓬勃的創新活力。

圖為港生在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展示自己完成的扎染作品。(記者 賀鵬飛 攝)

圖為港生在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展示自己完成的扎染作品。(記者 賀鵬飛 攝)

更令同學們興奮的是,此行特意安排了到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和沈壽藝術館參觀。大家不僅學習了藍印花布和沈綉兩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並在藝術大師的指導下,親身體驗了扎染和刺繡的過程。

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黃詠詩同學說,在擁有40多年刺繡經驗的老師親自示範和指導下,這次得以親身動手體驗刺繡,但是手工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學會,老師們的功夫都是經年累月累積下來的。她感慨道,刺繡考驗的是功夫,藍印花也是。文化遺產必需要有人繼承,才得以延續。

圖為港生在沈壽藝術館向刺繡大師學習刺繡。(記者 賀鵬飛 攝)

圖為港生在沈壽藝術館向刺繡大師學習刺繡。(記者 賀鵬飛 攝)

在南通了解張謇的事跡後,香港中文大學的許祚浩同學感嘆道,為什麼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實業家、教育家,還可以是一個政治家、文化學者,甚至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非常好?哪怕讓我們專精一方面,也未必能做到像張謇一樣。

「這些的背後,都是一種強國的夢想,讓中國不再被列強環伺欺凌的一個夢想。」許祚浩說,這一次的考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感受身上的文化和血液與這片土地緊密的聯繫,讓我們去感恩現今所擁有的一切,讓我們去尋找香港和自己未來發展的機會,讓我們明白到中國身上所承載的歷史包袱,一百年前的今天,中國依然在動蕩之中,讓我們對身邊的事物多一點的包容和關愛。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