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專題|礦三代的後特區時光:回到萬山挺好的

2018-08-15
「守着老的,守着婆娘兒女,一家人在一起」,是吳計系的小目標。「千年丹砂」登場,為吳計系圓夢。(記者 周亞明 攝)

「守着老的,守着婆娘兒女,一家人在一起」,是吳計系的小目標。「千年丹砂」登場,為吳計系圓夢。(記者 周亞明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周亞明 萬山報道)儘管拿到「高薪」也才一年多時間,但礦三代吳計系還是肯定地說,「回到萬山挺好的」。

814日上午,吳計系來到驗票處,對接一個考察團的入園事宜。之後,又去為這個考察團逐項落實了中餐細節,才回到辦公室。在電話里,吳計系把這句話重複了三遍。

硃砂古鎮城門洞。宣示中國汞都謝幕,「千年丹砂」登場。(記者 周亞明 攝)

硃砂古鎮城門洞。宣示中國汞都謝幕,「千年丹砂」登場。(記者 周亞明 攝)

中國汞都謝幕,「千年丹砂」登場。八千多職工、三萬餘家屬的鼎盛時光過往,巨大的陣痛和神話般的轉型之後,吳計系與其它礦二代、礦三代相先後,回到了不再被稱為特區的萬山,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歡迎你回到中國第一個行政特區」,是今日萬山以廣招徠的旅遊廣告,也是其「化腐朽為神奇」的細節之一。(記者 周亞明 攝)

「歡迎你回到中國第一個行政特區」,是今日萬山以廣招徠的旅遊廣告,也是其「化腐朽為神奇」的細節之一。(記者 周亞明 攝)

東家

吳計系的東家,不是貴州汞礦,而是來自江西的私營公司。吳計系聽說,東家原本是做房地產的,因此,東家老闆2015年來到萬山之初,被寄予厚望的也是搞汽車城或農貿市場,或者房地產一類項目。但東家老闆走了一圈,反而對已然采空多時的礦山,發生了濃厚興趣。還是聽說,東家老闆回江西以後,組織了龐大的班底,把全國所有被確定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地方走了一個遍,並將考察的觸角,延伸到了國外與萬山類似的多個地方,最後的決定,就是把眼前這些千瘡百孔的採空區,變成工業旅遊的獨特資源,即所謂「化腐朽為神奇」。

簽約的時間是當年72日。次年54日,以採空區工業旅遊為主體的萬山硃砂古鎮,正式開業迎賓。彼時,吳計系尚在萬山鎮政府打雜,月薪2000元以內。所以,硃砂古鎮開業當天的情況,是聽楊尚英說的。

名為「江西吉陽」的公司整體開發萬山工業旅遊,可以說是開張即火。與吳計系有關的是,他在楊尚英的舉薦下,得到了進入吉陽工作的機會。先是在這個景區的驗票處做主管,後來,可能是其細心周到得到東家的肯定,升任目前的運營總監助理。月薪,也從主管時的3000元,攀升到目前的4500元以上。這在當地,屬於「白領」的收入水平,也是吳計系對現狀滿意的一個原因。

開張

吳計系或許沒有想過,自己今天的工作機會,其實與作為旅遊景區的硃砂古鎮開張即火直接相關。還是給他推薦工作的楊尚英,為他完整「還原」了硃砂古鎮開業的盛況,也間接解釋了他為何得到這樣一份滿意的工作。

楊尚英回憶,開業前幾天,旅遊公司總經理劉顯路跑來找他討主意,問印多少門票為好。「我盤算盤算就說印三萬好了,劉顯路連說多了多了」,楊尚英說,「其實我心裏也沒底。可能是在一起時間長了,劉顯路還是相信我,就印了三萬張」。

事情的發展出乎包括楊尚英、劉顯路等所有人意料。為防萬一,正式開業之前,還特別地選擇51號試營業。楊尚英沒有明說如果試營業失敗將會如何,但記者猜測,可能會取消或調整原定54號正式開業的計劃。

「當天不到中午,三萬張票就一張不剩了。就去拿公司的章,在白紙上蓋;還是來不及,又去拿鎮政府的章,在一邊幫着蓋」,說起當時的事,楊尚英似乎還是歷歷在目。「到後來,連蓋章都來不及,我就給劉顯路說,『算了算了。錢不收了,憑證件入場算了』」。

楊尚英何許人也?他先是區里社管局局長,一度專司貴州汞礦職工安置,後任萬山鎮黨委書記至今。面對始料未及的場面,他當時最擔心的就是蜂擁而至的遊客的安全。所以在特別地提醒劉顯路做好相關預案之後,就帶着8個人,去高速公路「萬山經開區站」堵人。「標準的說法叫『勸返』」,楊尚英說,「儘管如此,當天進入景區的人,還是超過了八萬」。

吳計系

吳計系進入吉陽,時間是20171月。之前,在鎮政府打雜;之前,在其家庭所屬的山角岩社區居委會,也是打雜。時間是回到萬山當年,即2009年到2016年,月薪一直在兩千以內。更早的時候,吳計系先後在浙江、廣東打工,歷時15年。也曾做到日資企業主管,月薪也拿到過五、六千元。但最終,吳計系還是選擇回來。

「每次回來,看到爸爸五、六斤的東西都提不動,不能曬太陽,走幾步路就大汗長淌,心裏就會揪着痛」,吳計系說,「媽媽也有胃病,頸椎也被不好,還要照顧爸爸」。

吳計系的爺爺吳友均,早年從重慶秀山來到萬山,成為貴州汞礦子弟小學的勤雜工。爸爸吳應明,是原汞礦的冶煉工,曾因糖尿病住院幾年,還差點就丟了命,並因此影響晉級晉陞,導致直到退休,工資也只能拿最低檔,也就是兩千多元。大哥先是在原礦上開辦的水泥廠就業,後來廠子垮了,大哥一家自顧尚且不暇,老的也就基本管不到了。二哥好一點,早年考取北科大,分配在上海工作,但講照料父母,也是遠水不解近渴。照料老人的責任,似乎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落到作為幺兒的吳計系頭上。

吳計系30歲結婚,次年生了大女兒,就把妻子和女兒送回萬山,自己一人在外奔波。2009年,吳計系最終選擇回來,也有照顧妻子孩子的考慮。

「在一起就好」

吳計系回家,直接原因則是父母老邁、體弱多病。根本原因是在這裏可以找到工作。先前在居委會、鎮政府的工作工資雖然低,但其實不可複製。畢竟,那樣的機會還是太少了。因此,從根本上講,還是吉陽穩住了吳計系。

吳計系其實就是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普通人。在外奔波的15年,他每年都要回家兩次。他會特意避開春節這樣的「黃金周」出遊高峰,目的就是為了省幾個錢。

「剛回來那幾年,只有爸爸的兩千多元退休工資。自己在居委會、鎮裏面上班,也只有不到兩千塊錢,一家老小,共6口人,日子過得可想而知」。

但一切似乎都在變好。除了本人升任助理,最新的消息,則是吳計系的妻子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吳計系說,他大女兒今年小學畢業,下學期就讀初一了。小女兒也三歲多了,妻子也因此被「解放」出來。據他講,妻子原來主要做家務、管孩子,有時間找點臨工做做補貼家用,現在小女兒大了,想出來工作,沒想到不費勁就找到了。「開發旅遊之後,在萬山找一份工作,看來不是問題」,他說,「這也是我們在萬山呆得住的重要方面」。

回想剛剛回家最初幾年的困難,吳計系還是一點都不後悔。「我一點都沒想過再出去」,吳計系說,「我要求不高,守着老的,守着婆娘兒女,生活過得好點差點,一家人在一起,高高興興就好」。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