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大國重器」散裂中子源今日通過國家驗收

2018-08-23

【文匯網訊】據南方+消息,8月23日,在歷經6年半的緊張建設之後,位於東莞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

中國散裂中子源作為我國首台散裂中子源、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按指標、按工期、高質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將正式對國內外各領域的用戶開放。

中國散裂中子源坐落於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造,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為項目法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參建。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一台8千萬電子伏特負氫離子直線加速器、一台16億電子伏特快循環同步加速器、一個靶站,以及一期三台供科學實驗用的中子散射譜儀。

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複的驗收指標。裝置整體設計先進,研製設備質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台譜儀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建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將為諸多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平台,例如物質科學、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它的投入運行,對我國探索前沿科學問題、攻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工程經理陳和生表示,「中國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我們可以利用散裂中子源來研究大型金屬部件的殘餘應力,這對於提高高鐵關鍵部件和航空發動機部件的性能,以及核電站部件的服役性能十分重要。此外,可燃冰、磁性材料的研究,以及化學反應催化劑的原位研究等,都可以使用散裂中子源。」

陳和生院士

陳和生院士

中國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3月試運行以來,裝置運行可靠穩定,首期三台譜儀已完成10個用戶單位16個研究組的21個樣品實驗,並取得了首批重要科學成果。這些實驗都是針對國家重點發展領域,充分發揮中子散射的特點,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代表性,涵蓋了能源、物理、材料、工程等多個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發領域,如鋰離子電池材料、稀土磁性、新型高溫超導、功能薄膜等。

目前,全球建成的散裂中子源裝置共有4個,其他三個分別為英國散裂中子源ISIS、美國散裂中子源SNS和日本散裂中子源J-PARC。

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加速器、靶站、譜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例如,國內首次研製成功25赫茲交流諧振勵磁的大型二極和四極磁鐵及電源,交流磁場精度達到同類裝置國際領先水平。

未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將着力確保裝置高效、穩定、可靠運行,加強國內外開放共享。同時為了滿足交叉科學前沿研究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迫切需求,中國散裂中子源將不斷完善和改進裝置性能,儘快啟動後續譜儀建設和功率升級工作,擴大用戶群體,為我國產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撐,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和產業升級。

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設大事記:

2000年7月 向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提交「中國高能和先進加速器發展目標」,提出建設散裂中子源;

2005年7月 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原則批准散裂中子源項目;

2007年2月 中科院與廣東省簽訂共建散裂中子源協議;

2008年9月 國家發改委批複項目建議書;

2011年2月 國家發改委批複可行性研究報告;

2011年5月 初步設計報告批複;

2011年9月 開工報告批複,工期6.5年;

2011年10月 工程奠基儀式舉行;

2011年9月-2016年7月 設備加工與製造;

2012年5月-2016年8月 土建工程施工;

2014年10月-2017年9月 設備安裝與測試;

2017年8月 質子打靶成功獲得第一束中子;

2017年11月 首輪加速器和靶站譜儀的聯合調試功率達到10kW;

2018年3月 工程達到全部驗收指標,通過工藝鑒定和驗收;

2018年4月 第一篇用戶實驗科學成果文章在Nano Energy雜誌發表;

2018年4月 通過設備專業組驗收;

2018年5月 通過財務、建安和檔案專業組驗收;

2018年8月 通過國家最終驗收。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