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漫長暑假後,全港數以十萬計中小幼學生昨日迎來開學日。因應今年為「雙非」升小一的尾班車,跨境生情況備受關注,有位於青衣、近年取錄不少跨境生的小學,6月時獲派224名小一生,但昨日開學只有約90人至100人出席,流失率達五成五。校方估計,與深圳去年起允許港籍學生入讀當地公營學校的新政策,令有跨境家長放棄香港相關。另一方面,明年小一適齡人口將會激減8,400名,帶來縮班及超額教師危機,有校長促請教育局作長遠規劃,以穩定學界及提升教育質素。
位於青衣的荃灣商會學校,在6月派位時共有224名小一生,至7月亦有約150人註冊,但昨日開學到校小一新生減至約90人到100人,流失率達五成五,預計來年小一班數亦會由5班減至4班。該校小一新生中,約70人為跨境童,分別經皇崗、深圳灣、沙頭角、文錦渡及福田口岸,乘保姆車來港上學。
校長周劍豪昨晨亦特別到皇崗,跟隨保姆車與小一新生一同到校,他表示,現時學童過關的效率越來越高,昨日從深圳到校,連同過關檢查全程花約1小時多,約8時40分便抵達,遠勝往年校巴最遲近10時才到達。
校長:增STEM 信能吸生源
對於小一學生於開學初期流失,周劍豪直言是自然現象,部分家長或於開學前為孩子選擇更就近的學校,亦有經濟條件較好者,會讓孩子轉往直資校就讀。他又提到,對於跨境生來說,去年深圳的教育新政策,吸引部分家長讓港籍孩子於當地公營校讀書,另外亦有部分家長在派位後成功於更近邊境的北區小學「叩門」,都會令其他地區的跨境生流失。
特區政府於2013年就「雙非」截龍,2019年將不再有「雙非」童升小一,加上本地出生人數也減少,明年的小一適齡總人口將由65,700名大幅下降8,400名至57,300名。
不過周劍豪表示,學校近年加強了STEM教育,又改善語言政策以英語教授數學和常識科,至今已有一定成績,相信能吸引家長及學生,不擔心收生不足。
至於「超額教師」問題,他表示該校高年級班數較少,每級只兩班,縱使接下來幾年預計收生人數會下降,但小一班數仍能填補畢業班離校的情況,全校整體班數不會減少,教師分配亦應不受影響。
而最多跨境學童的北區,今年大部分學校滿額收生,不過北區小學校長會主席朱國強指,擔心明年適齡小一生大減少會影響收生,預料區內很多學校未必能收足學生,或出現超額教師。他希望教育局有類似中學的「三保」政策,更明確保留教師,應對小學縮班問題。
黃錦良盼藉機推小班教學
本身為小學校長的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認為,當局應把握明年小一人口大減的契機,推行小班教學及提高班師比,讓老師能有更多時間照顧不同需要學生,提升教學質素。
他表示,局方不應再對教育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要增撥更多資源應對教育環境的變化,就未來學生人數作更長遠的規劃,包括檢視長遠師訓名額,加強不同範疇的在職培訓,提升老師於包括STEM等多元化教學能力。
港教育國際化 寧「天未光出門」
祖籍湖南,現居於羅湖的劉女士表示,在該校唸四年級的女兒為了趕上保姆車,每天需要五點五十分起床,「天還沒亮就要出門口」對女兒來說是個挑戰。女兒每天來回交通需要花兩個多小時,雖然舟車勞頓,但劉女士認為香港的教育比內地好,師生比例較佳,較能多方面照顧孩子。
家長:學習環境難得
被問道為何不在深圳上小學,劉女士表示女兒在香港出生,加上自己沒有深圳戶籍,在「社保」與「計生情況」積分均無法達到要求,所以還是來香港唸書比較划算。
從事酒店業的周女士是小一新生的家長,被問到會否擔心兒子不能適應新環境,她說「適應也是成長的過程」,加上家裡距離學校只有十分鐘車程,相信問題不大。至於兒子與同學相處方面,她認為荃灣商會學校能取錄不同種族的學生非常難得,在「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裡面,最重要的教會孩子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相處。
新來港一年的溫女士,認為香港教育的師生比例比深圳佳,加上香港強調互相尊重,德育教育做得好,所以在一年前連同唸三年級的女兒移居香港,讓女兒在香港插班。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