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廣核總資產突破7000億 成長為全球第三大核電企業

2018-09-27
「中廣核改革開放40周年故事匯」在京舉行。(記者張聰攝)

「中廣核改革開放40周年故事匯」在京舉行。(記者張聰攝)

【文匯網訊】(記者 張聰 北京報道)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27日上午,中廣核集團在京舉行了「中廣核改革開放40周年故事匯」活動。中廣核集團副總經理譚建生表示,中廣核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核電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他指出,經過40年的發展,目前中廣核在運核電機組21台、在建7台,已發展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三大核電企業及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總資產已近7000億元。

中廣核集團副總經理譚建生致辭。(記者張聰攝)

中廣核集團副總經理譚建生致辭。(記者張聰攝)

譚建生表示,自1978年鄧小平同志宣布引進法國技術在中國建設大型核電站以來,中廣核實現了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華麗轉身。其中,2016年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實現了中國核電走出去的歷史性突破。

譚建生介紹,英國核電項目包括欣克利角C、賽茲韋爾C、布拉德韋爾B三大項目,其中採用華龍一號的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採用中國自主三代技術「華龍一號」。「進入英國新建核電領域,意味着中國已從核電技術輸入國,躋身為核電技術輸出國,這背後正是中廣核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結出的實果。」

核電「黃金人」、遼寧紅沿河核電公司總經理廖偉明(右)分享中國核電改革開放40年中的典型故事。(記者張聰攝)

核電「黃金人」、遼寧紅沿河核電公司總經理廖偉明(右)分享中國核電改革開放40年中的典型故事。(記者張聰攝)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カ。多年來,中廣核始終堅持將科技規劃與業務規劃同步謀劃、同步部署。」譚建生說,近十年來,中廣核每年的科研投入占營業收入的5%左右。近三年,中廣核累計科研投入接近100億元,目前已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7個國家能源研發中心。

據了解,大量的研發投入,讓中廣核近年來產生多個重大科研成果,除華龍一號技術外,中廣核研發成功了中國首個核電站「神經中樞」數字儀控平台「和睦系統」,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第5個擁有此類技術的國家,目前已經在9個新建核電項目中應用,實現了從二代到四代核電堆型的全覆蓋,為中國核電建設節約資金近30億元。

《改革開放40年・核電風雲錄》首映儀式。(記者張聰攝)

《改革開放40年・核電風雲錄》首映儀式。(記者張聰攝)

隨着中國核電的規模化發展,核電自主化比例持續上升,從紅沿河1號機組的75%,到陽江核電5、6號機組的85%,再到「華龍一號」示範工程防城港二期的86.7%,中國核電裝備製造業發生了跨越式發展。

譚建生表示,中廣核依託20台CPR1000在建機組逾2000億的設備總投資市場,帶動了整個產業鏈5400多家企業共同發展,推動中國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電裝備製造基地,掌握了核島和常規島關鍵設備設計、製造核心技術。

在活動現場,核電「黃金人」、遼寧紅沿河核電公司總經理廖偉明,「華龍一號」總設計師王鑫,研發「和睦系統」的北京廣利核公司副總經理孫永濱等人分別分享了中國核電改革開放40年中的典型故事。同時,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中廣核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文國際頻道聯合攝製的十集大型紀錄片《改革開放40年・核電風雲錄》首映式。

據悉,該紀錄片的創作歷時9個月,攝製團隊足跡遍布中廣核在國內的6大核電基地及香港、法國、英國等多地,全面展示了中國核電事業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從大亞灣走向世界發展歷程,是我國電視媒體對核電事業最大篇幅的報道和記錄,紀錄片將於今年10月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