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周琳北京報道】通過手機足不出戶便可實時掌握井下運行、巡檢預警機械人實現「無人值班」高效工作、空中無人機、水下機械人對水電站穩定監測......記者走進國內首家「智慧企業」樣板——國家能源集團發現,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技術在這家傳統能源企業中已蔚然成風。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於去年合併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組後的國家能源集團資產規模超過1.8萬億元,擁有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火力發電生產公司、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但同時也面臨着如何建立新型生產組織模式,大幅實現降本增效。
國家能源集團黨組副書記張國厚介紹,集團在業界率先提出並推進智慧企業建設,通過打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物」,和人人互通、知識共享的「人」,促進「人」與「物」的交互與融合,成為國有企業創新管理的標桿。
在陝西榆林的神東煤炭集團,記者看到,按崗位定製的智能工作平台,能夠實現一鍵啟停、無人值守;煤牆上安裝的各種傳感器就涉及人員定位安全系統、調度通訊系統、皮帶計量系統等幾十個軟件系統;洗煤廠、裝車站全部建成國際先進水平的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實現遠程控制、監測和故障診斷。
「通過科技創新,逐步探索出一條煤炭企業建設智慧能源企業的發展道路。」神東煤炭董事長楊鵬對文匯網表示,神東真正實現了將信息化技術延伸到井下作業現場,「少人則安」成為現實。
在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公司,在以數據驅動管理的決策指揮中樞「大腦」指揮下,智慧工程、智慧電廠、智慧調度、智慧檢修四大業務單元,以及多個專業數據中心,如同人的「手腳」一般協調運轉,在大渡河流域各個梯級水電站呈現出了高度智能化的生產場景。
「以數據驅動管理,打造智慧企業,最重要的是突出在數據中『人』的主動性。」大渡河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業榮對文匯網表示,人工智能時代,智慧企業建設並非意味着將員工淘汰,反而意味着釋放員工的創造價值。
張國厚對文匯網指出,未來國家能源集團將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新技術布局智慧企業建設,拓展能源行業的新型生態經濟。
責任編輯:gl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