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張帥 凱雷)在梁羽生和金庸創作武俠小說的初期,作為《新晚報》總編輯的羅孚策劃、安排並促成了他們的寫作,由此獲得「新派武俠小說的催生婆」美譽。去年底,彙集羅孚五十位友朋的書信手跡《羅孚友朋書札輯》出版,羅孚之子給本報記者展示的其中一封金庸來信顯示,相較繁忙報務,金庸坦露自己還是更喜愛寫作及藝術研究。
1954年下半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從《新晚報》轉移到母報《大公報》連載。對於《新晚報》的空缺,擔任總編輯的羅孚想到了查良鏞。彼時的查良鏞,從《大公報》轉入《新晚報》做副刊編輯,主編「下午茶座」欄目。羅孚鼓勵他在《新晚報》寫武俠小說,稱此舉是「開天闢地的事情」。查良鏞已見梁羽生武俠創作的成功,本就躍躍欲試,在羅孚鼓勵下「正中下懷」。1955年初,《新晚報》開始連載《書劍恩仇錄》。從此,「飛雪連天射白鹿」的金庸正式出山。
1959年,金庸在香港創辦《明報》,開始了「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的辦報生涯。對於辦報行政和創作樂趣,哪個更是金庸「一生所愛」?對此,金庸在一九九二年元旦給羅孚「孚兄」的信中坦露:「我在香港《明報》之行政工作,已於一九八九年五月《明報》創刊三十周年時交卸,唯仍擔任董事長職務,掌握着新聞及評論政策。但工作已遠較先前輕鬆,可有較多餘暇從事自己所喜愛之寫作及藝術研究。」由此可見,金庸對寫作及藝術研究的喜愛,要甚於辦報的行政張羅。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