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朱燁 綜合報道)日前,中國愛心藝術團、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聾人無手語指揮舞蹈《中國紅》及舞蹈《我的未來不是夢》榮獲第二屆烏德穆爾特國際殘疾人藝術大賽舞蹈類一等獎,歌曲《我心永恆》榮獲聲樂類一等獎,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了中國殘疾人的風采。其中,由中國著名青年舞蹈家、北京舞蹈學院教授劉岩指導編創的舞蹈《我的未來不是夢》成為一大亮點,六名來自大山農村的聽障青少年通過富有朝氣的表演,展現了當代中國殘疾人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面貌。
談及獲獎,劉岩稱,「真心為孩子們感到高興,大家的汗水沒有白流!」她希望通過這次在國際舞台上的亮相,能有更多人關注到這群為自己夢想一直在努力拚搏的孩子。此次能在國際比賽上獲獎,團員們也格外興奮,紛紛表示,「我們要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榮譽,並以此為契機,更加腳踏實地的完成好訓練,更加精益求精的追求卓越,為中國殘疾人爭得更大榮譽。」
國際比賽展現風姿 跨越藩籬成就夢想
據悉,本次大賽是國際殘疾人特殊藝術領域的頂級賽事,旨在展示殘疾人風采,激發殘疾人的藝術創造力和智慧潛力,推動特殊藝術達到更高的專業水平,豐富殘疾人文化藝術生活。大賽得到了全球各界人士的廣泛支持和認可,中國、俄羅斯、美國、意大利、哈薩克斯坦等24個國家的殘疾人代表隊參賽。各代表團通過舞蹈、聲樂等藝術形式,互相交流學習,增進彼此友誼,以此彰顯各國殘疾人自尊自強、超越自我的勇氣和精神。
早在2012年時,劉岩就與這群來自大山農村裡的孩子們相識了,當時也被孩子們身上散發出的朝氣所感染。她在這群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她們對舞蹈的那種感情和熱愛,這種熱情不亞於專業舞者,「我當時就想讓她們通過某個作品來展現出自身那種充滿正能量的氣質,《我的未來不是夢》也就應運而生了。」
在剛開始排練時,劉岩與孩子們之間的溝通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好在有藝術團的手語老師耐心地進行「翻譯」,執行編導也付出了大量的經歷,來對孩子們進行肢體語言上的訓練。「記得是一個夏天,有一次我在審看排練效果時,孩子們在狹小的排練場揮汗如雨地表演着,跳了好幾遍,可我就是不滿意」,劉岩一遍遍地在給孩子們詮釋着舞蹈的含義,「舞蹈是肢體語言,它不光看你動作是否整齊、無誤,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動作和表情傳達的情感與思想。」
經過半年的反覆排練,孩子們一點點的體會着作品的思想內涵,「這對我和她們來說其實都是一個充滿考驗的過程,藝術就是這樣,細心的打磨才有可能出精品」,對於普通舞者而言,半年時間可能都已經能排練出一部舞劇了,而藝術團的團員們卻在反覆為這個短短幾分鐘的舞蹈付出着艱辛的汗水,這其中的煎熬與痛苦可想而知。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藝術團手語老師和執行編導的協助下,劉岩和孩子將這個作品「啃」了下來,孩子們登上了中央電視台的舞台,還獲得了第八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組委會特別獎的殊榮,她們通過舞蹈作品所傳達出的情感與精神也打動了無數觀眾。
公益傳遞正能量
2010年3月,「劉岩文藝專項基金」成立,「我們這個基金資助的都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劉岩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基金已經資助了96名孤兒和66名聾兒,助力他們在藝術之路上感受世界的美好、重拾生活的自信。兩年前,劉岩還導演了一部舞劇——《26分貝》,講述了聽障兒童追求藝術夢想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原型就是我們資助的一個孩子,在這部舞劇中,有北京心靈呼喚藝術團的演員、有北京舞蹈學院的師生、有北京的中小學生,在我的藝術創作里特別希望殘健共融,向社會傳達出一種大家平等分享美好生活的理念。」
在一次次的排練中,劉岩和中國愛心藝術團、北京心靈呼喚殘疾人藝術團的團員們也逐漸地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這群殘疾孩子實在是太可愛了,我也希望能盡自己的努力讓他們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在輪椅上已經度過了整整十年時光的她,完全能感受到孩子們努力擁抱生活的熱情,也正是這樣的感同身受,劉岩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竭盡全力地向弱勢群體伸出溫暖的手。
「在公益的路上一路走來,還有一件自己覺得自豪的事,就是我們創辦的『天使的微笑』品牌攝影展」,劉岩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該攝影展至今已經舉辦了五屆,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白岩松、魯豫、孟廣美、田歌、蘇有朋等公眾人物都參與其中,「時尚界的資深攝影師會走到孤兒院,走到聾兒康復中心去,和孩子們一起拍他們的日常點滴,在我看來意義很大,讓更多人通過瞬間的影像來感知真善美、感知自己對弱勢群體關愛的那顆心,同時也能給自己以正能量和前行的動力。」
責任編輯:喬一